国家京剧院余派折子戏专场演出在罗田县举办

从“京剧三余”探讨京剧的守正创新,戏曲,昆曲,余叔岩,谭鑫培,中国京剧,京剧三余,京剧演员,国家京剧院

▲10月12日,国家京剧院玉牌折子戏专场演出在罗田县举行。 图为《把侄子打到坟墓》剧照。华仁摄

在中国京剧界,“京剧常玉”家喻户晓——余三省是京剧鼻祖之一,他的儿子余子云是京剧青衣界的先驱,他的孙子余叔岩是京剧青衣界的先驱。京剧“豫派”的创始人。 祖孙三代毕生致力于京剧艺术的继承和传承,开拓创新,为我国京剧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为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京剧艺术,促进豫派艺术传承发展,10月11日,在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指导下,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旅游、湖北省文联、国家京剧团、湖北省黄冈市政府主办的“京剧保护与创新——余三声、余(舒颜)派艺术学术研讨会”由中国京剧杂志社、罗田县政府主办的京剧演出在余三省的故乡湖北省罗田县举行。

与时代相适应、与时俱进

京剧被誉为国剧。 这是一种多元文化的结合,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清道光初年,余三省等汉剧艺人来到北京,在徽班演出。 从开始唱汉剧,即“班称徽班,曲调称汉剧”,到“徽汉融合”,逐渐为京剧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根据。

“徽剧传入北京,对京剧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汉剧、昆曲、鄯善梆子等剧种对京剧形成的作用也不容忽视。汉剧传入北京对于京剧的形成尤为重要。” 国家京剧院原团长、《中国京剧》杂志原主编、研究员苏毅说。

余三声兼收并蓄汉代顽皮黄,吸收昆曲、秦曲等艺术特色,创造出优美、悠扬、旋律丰富的演唱风格。 同时,湖北话与北京话的结合,为京剧唱腔以湖广话和中州韵为基础的发音以及唱腔的基本声调奠定了基础,使京剧唱腔在中国具有独特的个性。音韵学术语,很容易理解。 。

“京剧奔放、豪迈、飘逸、雄伟的主导风格,与领军人物余三省的艺术创作密不可分。” 武汉大学郑传音教授表示,余三声以楚剧为基础,感知时代之声,吸收京城文化,由腔调演变而来。 在剧目、行业等多方面都有新的创作,为京剧流派建设奠定了基础,确立了“英雄气概”的京剧主导风格。

传承培育,壮大团队

据史料记载,余三省亲自教导弟子十余人,私下教导的更是多。 “同光十三绝”是清朝同治、光绪年间中国京剧界最具影响力的13位代表人物。 其中四人是余三省的亲传弟子,其中一位是余三省的儿子余子云。 由此可见余三省对中国京剧艺术的影响之大。 对其形成和发展影响巨大。

安徽艺术学院戏剧学院院长谢伯良认为,余三省的京剧艺术源远流长。 他教导儿子于子云成为著名的青衣丹丹,影响谭鑫培成为著名的老学生、著名的演员、闻名于世的大师。

”谭鑫培在北京唱皮黄,但最终选择了湖广音。他改变了以前人们的回、苏、京、汉混合读音。这一选择是基于余三省“湖广音唱皮黄”的基本特征的继承和传承。不断的发展体现了他作为艺术家卓越的艺术直觉和惊人的创造力,从而为京剧的韵律规范奠定了基础。” 江苏省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戏曲学院名誉教授、研究员王仁元讲解。

于家命于叔言拜谭鑫培为师。 中山大学教授康宝成认为,余叔岩在谭派的基础上,取长补短,勇于进取,根据自己的声音条件和特点,形成了新的演唱风格,后来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派——豫派。 余叔岩成名后,收谭鑫培之孙谭福英为弟子。 于、谈家族的交往,揭示了京剧史上有校无家的优良传统。

“所谓‘无门’,就是没有宗派观念,只有摒弃宗派观念,才能创立新的艺术流派。” 康宝成表示,京剧史上的传承与传播关系不同于纯血统传承,而是一种立体、纵横交织的网络关系。 京剧之所以能够覆盖全国、走向世界,成为民族戏曲的代表,与京剧本身的优良传统密切相关。 京剧的前辈艺术家,无论姓于还是姓谭,都把技艺的精益求精放在第一位。 老一辈京剧艺术家博采众长、虚心求教、精益求精的艺术精神,值得当今京剧界学习。

开放包容,与时俱进

中央戏剧学院教授、《戏剧》杂志执行主编夏波认为,如何创新,如何让艺术流派拥有强劲不竭的生命力,根本上是时代命题。 “艺术本身就是时代的产物,也是艺术家个性的产物。只有根据时代的需要不断开放包容,尊重并充分发展艺术家的个性,艺术流派才能不断发展。”夏波说。

作为梅派京剧创始人,梅兰芳与于叔岩于1918年秋首次共同创作并同台演出《游龙戏凤》。此后,两人多次合作,逐渐增加他们的理解和学习。 作为各自京剧领域的领军人物,两人对各自的艺术优势和特色有着更加敏锐、准确的感知和总结。 当时的观众评价两人“演得非常好”。 但在表演过程中,两人不断合作,最终的表演具有各自流派的特点。

“从梅、于的合作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戏曲艺术中所谓的‘守’不仅仅是一个词、一个曲子、一个动作,而是历代艺术家所遵循的原则、规律和方法。坚持了。后者对于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更重要。” 梅兰芳纪念馆副研究员毛忠认为,在充分掌握前人创作技巧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条件,无论是声音、身体,只有进行艺术改造和改变,思想上的表现才能够实现。对人物的认知和理解,以及扬长避短等方面,才能真正做到诚信创新。 这也是京剧乃至戏曲艺术流派产生和形成的必由之路和应有之道。 意义。

“传统不等于没有创新,经典也不等于时尚。 京剧创作既要尊重、学习传统,又要在继承前人宝贵技艺的基础上,充分结合时代背景和观众的需求,激活传统,融入现代。次。 创作出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舞台艺术作品。”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说。

《中国文化报》2023年10月19日

第5页发表专题报道

《从“京剧常玉”的角度探讨京剧的完整性与创新》

原创文章,作者:chanong,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yuspace.com/847.html

(0)
chanongchanong
上一篇 2024年2月8日
下一篇 2024年2月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