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这名15岁的男孩在单亲家庭长大。他喜欢借父亲的手机上网、玩游戏。
有一次,当他未能及时退出时,父亲发现他正在浏览一些同性恋网站和俱乐部,了解同性文化。他还看到了令人作呕的聊天内容,其中他被一名成年同性恋者引诱。
父亲颤抖着读着,心里很崩溃、很焦虑,但他不敢和孩子们说话。于是我小心翼翼地向孩子提出带他去心理咨询。在咨询过程中,孩子坦言他觉得自己是同性恋。
02
一名16岁的女孩爱上了隔壁班的一名女同学,并疯狂追求她,要求她做自己的“女朋友”。女同学很害怕,但因为对方追得太猛,她根本无法躲避。最后,女同学通知了父母,父母向学校投诉。
父母与女儿沟通后,女儿觉得自己是同性恋,只喜欢女孩,不喜欢男孩。她说这位女同学是她心中的“女神”。每当看到她的背影,她就觉得很舒服。看不到她的时候,她感觉有些心不在焉。
我的父母很困惑,不知道该说什么。毕竟他们是一个传统的家庭。他们根本无法接受这样的情况,所以他们不断地对女儿下功夫,让她相信她是一个女孩,不应该喜欢女孩而应该喜欢男孩。但她的女儿坚持认为她是同性恋,无法改变。
在这种情况下,女儿一开始拒绝接受心理咨询。家长单独咨询后,在辅导员的指导下,家长梳理孩子的想法,带孩子进行心理疏导。
03
一个25岁的男孩,因为已经到了结婚年龄,父母强迫他谈恋爱。父亲介绍了战友的女儿。女孩很优秀,比儿子小两岁,是父母眼中的理想儿媳妇。
恰巧女孩大学毕业来到广州,父母就让儿子多吃零食,多陪她应酬。儿子听后,对女孩变得冷漠起来,甚至拒绝与她交往。
父母质疑他们的儿子,并被迫承认自己是同性恋。父母感到震惊,不敢相信他们的儿子是同性恋。
因为从高中到大学,他们的儿子经常带不同的女孩回家过夜。父母还为此教育过儿子,让他不要那么“小心”。他怎么可能是同性恋?
他们的第一反应是儿子故意找借口,不愿意和女孩子交往。
然而,他的儿子坚称自己是同性恋,而且之前带回家的女孩都是他的好姐妹。他不会恋爱和娶女人,这让她们放弃了。
我忍了很久才没有告诉父母,因为我不想让他们伤心。他觉得自己对女人没有感情,即使和女孩交往,也是对别人不负责任。
父母与儿子无法达成一致,双方都希望通过心理疏导改变对方的想法。
儿子希望辅导员能够说服他的父母接受他是同性恋的事实;父母希望辅导员能够“纠正”他们的儿子,恢复他正常的异性恋取向。
广州听力律师心理咨询中心——首席咨询师李建学:
了解情况后,从几个方面入手。
01
(一)关于同性恋的解释
同性恋,又称同性之爱,是一种对同性的性思想和情感,以及以同性为性欲对象的性取向。
性取向有主要群体和少数群体之分,但没有高低之分。过去,人们对同性恋存在偏见,认为同性恋是一种疾病,是一种性变态。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性取向的态度也变得更加宽容。
按性质,同性恋可分为相对同性恋和绝对同性恋。
相对同性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双性恋者,他们不仅对同性有性活动,而且对异性也有性活动。
绝对同性恋(也称为“真正的同性恋”)只对同性有单向的感情。
从人们的性取向来看,真正的绝对同性恋者是很少的。尽管很多人认为自己是单向同性恋,但事实上,绝大多数是双性恋,只有少数人是真正的绝对同性恋。
在绝大多数的异性恋者中,绝对的异性恋者很少,大多数也是双性恋。
因此,绝对的同性恋或绝对的异性恋都是极其罕见的。父母和孩子都需要学习和理解这一点。
02
(二)同性恋的原因
同性恋的原因复杂多样,分为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因素。
先天因素是遗传因素造成的,后天因素则与孩子的家庭关系、教养方式、成长经历、文化传统等因素有关。
同性恋只有极少数是由遗传因素造成的,更多的是后天因素造成的,比如:
(1)孩子是在异性的圈子里长大的,
或者是作为异性长大的,或者是童年时期的性别偏好认知习惯错误,比如男孩子喜欢玩洋娃娃,喜欢打蝴蝶结等,照顾者没有重视,没有提供及时、正确的帮助。和有效的指导。
(2)青春期早期,先入为主的认知形成
每个人的性发育都会经历“潜伏期(同性期)”和“雌雄同体期”。
有些人身体上已经到了青春期,开始有性冲动和欲望,但心理上还处于“同性恋阶段”(对同性比较感兴趣,但对异性还没有产生兴趣)。
这时,有些人会觉得自己很奇怪,和别人不一样,甚至怀疑自己是同性恋。通过网络等渠道了解到同性文化后,
他们会形成一种“先入为主”的认知,给自己贴上标签,然后不断地自我暗示、自我催眠,强化自己是同性恋的事实。
(3)受到同性恋者的诱惑或侵犯
有些人是被年长或有经验的同性成员引诱,而另一些人则是通过互联网上的一些社交平台或与朋友见面后被引诱。
因为大多数人都是双性恋,与同性交往也会给他们带来性快感,而他们以前从未有过与异性交往的快感。
所以当他们享受这种同性之爱和性体验时,他们就会将性快感与同性对象联系起来,并认为自己是同性恋者。
事件发生时当事人越年轻,综合判断和比较多种经历的能力越弱,越容易对一件事与另一件事之间的关系形成固定的看法,例如性与性之间的关系。快乐和同性对象。这样的关系。
03
(三)同性恋调整
首先,所谓的孩子在成年之前有同性恋倾向,并不一定就是同性恋。
如果孩子正处于青春期,这个时期是人一生中性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他们对性信息和与性有关的信息充满好奇。
因此,孩子对性的认知和取向还处于探索阶段,尚未确定。
其次,一些青春期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产生了对同性的喜好,甚至有过性经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他们是真正的“同性恋”。这个需要根据情况来确定。
这时,及时寻求专业咨询师的帮助,了解孩子潜意识里喜欢同性的动机和需求,是引导孩子调整的有效方法。
许多人第一次认为自己是同性恋时会经历一个痛苦的过程。
如果他经历了那个痛苦的阶段,接受了自己的性取向,并在同性文化中与他人相爱或发生性关系,他的调整意愿和动力就会降低。
如果孩子不愿意调整自己的同性取向,即使在与孩子沟通、做了大量工作后孩子仍然选择同性取向,家长也要考虑是否是先天因素造成的。他们不应该太用力。
否则,孩子会违背自己的意愿,痛苦地找到一个无辜的异性伴侣,最终无法共同生活。有些孩子会在高压下选择逃离父母,更极端的孩子会在焦虑、抑郁中自暴自弃。
因此,当与孩子沟通失败时,家长要学会消除偏见和误解,接受孩子的性取向,尤其是遗传因素造成的性取向,要充分理解和支持。
不管孩子是同性、异性、双性,重要的是孩子能够幸福、快乐、幸福地生活。
然而,绝大多数中国父母很难面对和接受孩子是同性恋的事实,他们都希望孩子能够适应。
这种情况下,最好的情况是家长与孩子好好沟通,得到孩子的理解和配合,而不是强迫孩子。只有孩子愿意去调整,才能有好的调整效果。
大多数来咨询的孩子都因为同性取向而不被父母接受。有些人因为无法接受自己的同性恋倾向而主动或被动地接受心理咨询。
如果同性恋倾向是遗传造成的,是无法调整的。
如果同性恋是因为成长经历或者环境因素造成的,如果你在生活中感到痛苦,或者你愿意调整自己的性取向,都可以通过深度催眠来调整。如果选择调整,越早调整,效果就越好。
通过持续的深度催眠,使委托人能够对异性建立性兴趣,享受成年后与异性的愉快性体验,实现自己和父母的愿望,正常恋爱、结婚生子,获得幸福的婚姻和幸福的家庭!
ps:本案已获得当事人的书面授权同意,对其个人信息进行了技术处理。
李建学
原创文章,作者:xiaobia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yuspace.com/6749.html
用户评论
眷恋
这个标题真让人心疼,孩子需要的是爱和理解,而不是治疗。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发呆
家长要学会接受孩子,同性恋不是病,不需要治疗。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孤岛晴空
支持孩子!每个人的爱情都是值得尊重的!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如你所愿
建议家长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性取向,不要把同性恋跟心理问题混为一谈。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夜晟洛
心理咨询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孩子,但不要强迫孩子改变性取向。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烟雨萌萌
孩子有同性恋倾向,家长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慌张。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屌国女农
父母应该给予孩子支持和理解,而不是把他们送到心理咨询机构。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执笔画眉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和感受。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全网暗恋者
心理咨询可以帮助孩子解决一些心理问题,但不是改变性取向的工具。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江山策
家长要学会和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颜洛殇
家长应该多了解同性恋相关知识,不要被社会偏见所影响。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长裙绿衣
爱孩子,就应该接受孩子,无论他们的性取向是什么。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一别经年
建议家长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比如性取向咨询师。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绳情
心理咨询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了解自己,找到自我认同感。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走过海棠暮
家长应该理解孩子的感受,不要给他们带来额外的压力。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安之若素
同性恋不是一种病,不需要治疗,家长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孩子。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秒淘你心窝
希望家长能够理解孩子,给予他们更多的爱和支持。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雨后彩虹
家长要和孩子进行沟通,让他们感受到家人的支持和理解。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良人凉人
家长应该多和孩子谈心,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而不是盲目地寻求心理咨询。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烟雨离殇
孩子有同性恋倾向,家长要学会接受,并给予他们最大的支持和理解。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