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图像质量,就不能不提到“噪点”。它绝对是图像质量最强大的敌人。噪点会直接破坏照片的质量,影响观感。它会永远留在你的照片中。有些人甚至患有DNA,这被称为“数字噪音焦虑症”。
既然噪音是不可接受的,我们就应该努力认识它、理解它、改变它。
因此,这些也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照片中的噪点到底是什么?
所有的噪音都一样吗?
噪声是如何形成的?
摄影师如何有效避免噪点增加?
有哪些常见的降噪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图像质量?
这些问题你可能不关心,但你肯定会遇到。与其焦虑、迷茫,不如直面问题,寻求解决办法。
今天影像大师就和大家一起探讨这些关于“噪音”的话题。
一、噪点的由来
1.1 什么是噪声
在英语中,“noise”和“noise”都使用同一个词——noise。在摄影领域,我们通常所说的“噪点”一般指的是“图像噪声”,具体是指图像表面形成的一些随机或固定的斑点或彩色污点。图1-1 显示了一种常见的噪声类型:
图1-1
用声音来比喻。当我们收听调频收音机的广播节目时,主持人讲话的内容就是我们需要的有用信号,类似于摄影中的拍摄目标。如果调谐频道出现偏差或者遇到雷雨天气,收音机就会发出大量“嘶嘶、嘶嘶”的不规则声音。这就是噪音,严重影响我们辨别主持人声音的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当我们谈论“噪声”时,我们通常指的是数字成像系统中的噪声,一般不包括高感光度胶片在成像时产生的胶片颗粒(胶片颗粒)。后者主要是卤化银。准物质。两者虽然外表有些相似,但本质上是两种不同的东西。
为了更好地理解噪声,我们需要了解另一个与噪声密切相关的重要概念,——信噪比。
1.2 信噪比
所谓“信噪比”是指信号与噪声的强度比,其英文缩写为SNR(Signal-to-Noise Ratio)。在电子通信系统中,这是测量信号强度相对于噪声强度的常用方法。从广义上讲,信号是我们需要的有价值的信息,而噪声是我们丢弃的对信号传输有害的杂质。信噪比越高,系统中传输的信息越纯净,越有利于信号提取和解码。
图1-2是相机在高、低信噪比两种场景下的三维成像对比示意图:
图1-2
一般来说,越高端的数码相机,其信噪比越高,成像噪声越少,成像质量越高。众所周知,相机通过传感器感应物体的反射光或直射光来产生图像。该信号是从镜头进入相机传感器的入射光。那么,噪音从何而来?
1.3 噪声的形成
在之前的文章《CCD和CMOS:一起聊聊两种相机芯片,揭开数字摄影世界的神秘面纱》[1]中,Image Master已经给大家讲解了摄像头芯片的工作原理。光的路径大致是这样的:
光线经过镜头多次折射后,进入摄像头芯片。它首先穿过第一层微透镜,被折射(使入射光更加聚焦),然后进入第二层拜耳滤光片,然后照射到光电二极管上。发生光电效应,从而产生一系列电信号。
最后,在时钟控制电路、移位寄存器、放大器等各种复杂电子元件的配合下,将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然后传输到图像处理器,由图像处理器进行信号提取、编译、压缩等处理。
1.3.1 传感器尺寸
根据不同的市场定位和商业应用需求,数字成像系统的传感器可分为全画幅(36mm x 24mm)、APS-H、APS-C、4/3等不同尺寸,如图图1-3中:
图1-3
传感器面积直接决定了系统单位时间内采集到的光(光子)的数量。面积越大,收集的光子越多,光信号越强,信噪比越高,噪声抑制能力越强。摄影圈有一个笑话“底越大,底越大会把你压死”,基本上就是这个意思。
摄影师Roger Clark使用两种不同型号的相机,相同的参数,在同一地点拍摄了两张夜景照片[2],如图1-4所示:
图1-4,摄影:Roger N. Clark
将图像部分剪切并放大,如图1-5所示:
图1-5,摄影:Roger N. Clark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两个不同数量级的噪声水平:在左图中,噪声严重到足以影响图像质量。在这种弱光环境下,ISO400基本无法使用;而右图中,噪点依然严重。图像质量出色,噪声极低,人眼几乎无法察觉。 ISO400对于这款相机来说没有压力。
两张照片使用相同的拍摄参数(忽略白平衡):ISO400、4秒、f/7.1。不同的是,左边照片中使用的相机是佳能Powershot S70,右边的相机是佳能1D Mark II,两者都是在2004年发布的。前者的传感器尺寸是1/1.8\’( ~ 7.11 x 5.33 mm),而后者为28.7 19.1 mm,是前者面积的14倍多。
当然,这是一个非常极端的比较例子。毕竟选择的样品是消费级低端卡片机和高端单反相机,而前者使用的传感器是CCD,后者是CMOS。虽然这样的比较并不严谨,但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
说到这里,很多人就会想到另一个高频问题:为什么高ISO会带来高噪点?
关于这个问题,Image Master已经在文章《感光度越高曝光量就越大吗?为什么高ISO会带来噪点?干货答案在此》[3]中给出了答案:
提高相机的感光度本质上就是放大图像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在放大有用信号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放大了有害噪声,这会干扰图像数据的处理。
换句话说,高ISO适合弱光环境。 ISO值越高,信号放大程度越高。由于噪声对信号的干扰和影响并不是线性增加的,所以在一定的ISO值之后,照片上的噪声会恶化。
1.3.2 填充系数
即使芯片尺寸相同,系统的噪声抑制能力也可能不一样,因为还有另一个可变的——填充因子。
所谓“填充因子”是指摄像头芯片中感光面积占整个芯片的比例。在之前关于芯片的文章中,我们已经知道CCD有三种架构(如图1-6所示)。其中,全画幅架构比行间转移架构的CCD具有更高的填充因子,即在相同的芯片尺寸下,前者比后者具有更大的感光面积。因此,在噪声抑制方面,前者的表现优于后者,具有更好的图像质量。
图1-6
对于CMOS 来说,并不是100% 的面积都是感光的。除了部分有源像素区域(主要是光电二极管)外,还有一部分电路单元内置于芯片中(如图1-7所示),与行间传输架构的CCD有些类似,而这种设计直接影响摄像头芯片的填充因子。但影响CMOS噪声抑制能力的更重要因素是它有更多的信号放大器(每个像素都有一个独立的放大器)。
图1-7
1.3.3 电路热噪声
研究表明[4],CCD芯片的温度每升高8,其暗电流就会呈指数增长。这就是为什么天文相机需要配备热电冷却器,用于对CCD进行散热和冷却,以降低噪声。
二、噪点的分类
噪声的复杂性不仅在于其形成过程中涉及的变量较多,而且还在于其分类。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图像噪声的成因,人们从特征和模式两个维度对噪声进行分类。
2.1 按特性分类
从特征来看,噪声可以分为两类:“亮度噪声”和“颜色噪声”。事实上,在摄影实践中(主要是彩色摄影),它们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同时出现的,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将它们分开并解释,以便更好地分析和比较。
图2-1
2.1.1 亮度噪声
“亮度噪声”,顾名思义,是一种与光的亮度直接相关的噪声。其形状如图2-2所示:
图2-2
当我们谈论亮度噪点时,默认指的是黑白摄影,无论颜色因素如何。
如图2-3所示,在相同的光源环境下,不同灰度的纸板反射的光强度也不同,导致照片的噪点程度存在差异:
图2-3
从上图可以看出,被摄体表面的光线越亮,进入相机的光信号越强,信噪比越高,因此噪声越少,反之亦然。
亮度噪声与胶片颗粒非常相似,但它们并不相同。前面已经提到过,这里不再重复。这种类型的噪声会根据传感器尺寸、各个像素单元的大小、ISO值、曝光时间等参数而变化。低光、高ISO(噪声被放大)、长时间曝光(导致热噪声)等因素,等都会直接导致亮度噪声的恶化。
2.1.2 颜色噪声
“色度噪声”是一种与颜色相关的噪声。它是由像素之间的颜色波动引起的,通常显示为彩色斑点,主要出现在图像的低光区域。如图2-4所示:
图2-4
在之前关于CCD和CMOS的科普文章中,Image Editor给大家介绍了一种叫做“背照式传感器”的CMOS,如图2-5所示:
图2-5
当光线通过传感器中的彩色滤光片时,部分光线由于集成电路中金属线的反射而越过边界,闯入相邻像素(独立感光单元),造成光污染并增加系统噪声。
突然的色彩噪声很容易让人烦恼和不安,其对图像质量的破坏作用比亮度噪声更强、更显着。
2.2 按风格分类
如果按照噪声点的“风格”来划分,噪声点还可以分为三类:
2.2.1 固定噪声
固定图案噪声,也称为“热像素”,通常在相机长时间曝光或环境温度较高的场景中形成。在拍摄参数(曝光时长、ISO、温度等)相同的前提下,这类噪点的形状基本保持不变。
图2-6显示了长时间曝光和低ISO条件下形成的固定噪声:
图2-6
可以看出,这类噪声多为杂乱的彩色斑点,且颜色噪声尤为突出。
2.2.2 随机噪声
随机噪声是一种无论曝光时间如何都存在的噪声。主要受相机ISO值的影响。与固定噪声相比,随机噪声的纹理相对细腻,形式随机变化。即使使用相同的参数进行拍摄,噪点的表现也会有所不同。
图2-7显示了短曝光和高ISO条件下形成的随机噪声:
图2-7
2.2.3 带内噪声
带状噪声是一类与相机密切相关的噪声(如图2-8所示)。不同的相机型号会产生不同的层次。它主要是从芯片移位寄存器读取数据的过程中产生的。过于明亮的阴影区域和白平衡设置可能会导致条带噪声。
图2-8
2.3 影响噪声感知的因素
2.3.1 空间频率
空间频率描述了噪声分布的密度。噪声分布越密集,空间频率越高,纹理越细腻。反之亦然。图2-9是低频噪声和高频噪声对比图:
图2-9
2.3.2 幅度
幅度描述了噪声点的数量和有序性。为此,研究人员引入了统计学中的“标准差”。标准差越大,幅度越大,噪声样本的多样性越丰富,噪声显得越无序。两种不同噪声水平的对比图如下:
图2-10
三、如何降噪
毫无疑问,噪声是图像质量的最大敌人。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降低噪点”就成为了很多摄影爱好者首要关心的问题。
按照惯例,我从前期和后期两个方面简单介绍一下实用的降噪技巧。
3.1 前期降噪
根据上面的介绍,我们已经知道了噪音产生的原因。因此,为了尽可能减少噪点,提高图像质量,我们可以在前期拍摄时进行针对性的操作:
(1)如果光线充足,尽量使用低ISO值;
(2)在弱光环境下拍摄时,如果条件允许,优先使用“低ISO+长曝光+三脚架”的组合;
(3)在弱光环境下拍摄人像时,尽量利用环境光或外部光源(手机、手电筒)对人脸进行补光。不要只希望后期变亮,因为后期会引入更多的颜色。噪音;
(4)如果必须使用高ISO来保证安全快门,建议使用最佳图像质量存储格式,例如RAW,为后期处理留出更多空间。
3.2 后级降噪
早期的方法本质上是尽量减少噪点成因的权重,但照片拍完后,噪点仍然不可避免地存在,就留待后期处理了。
根据操作平台,后级降噪可分为手机端和电脑端:
3.2.1 手机版:Snapseed
操作非常简单:
转到“工具”-“详细信息”-“结构”并降低结构值。具体数值根据个人需求而定。
前后对比如图3-1所示:
图3-1
结构降噪本质上是降低了噪声色块之间的对比度,从而给人视觉上细腻的感觉。
当然,如果您不习惯Snapseed的操作,也可以使用其他应用程序代替,例如polarr。或者,直接使用手机系统自带的降噪功能(例如iOS13内置降噪功能)。
3.2.2 电脑:Lightroom PS
(1)灯室
步:
打开lightroom-导入素材-点击右上角“修改照片”-右侧“详细信息”菜单-噪声消除-亮度。
运行路径如图3-2所示:
图3-2
图3-3为降噪前后对比:
图3-3
操作时请注意:“细节”和“对比度”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否则,随机增加亮度会使图像“塑化”,使色块之间的过渡看起来非常不自然。
(2)Photoshop
说到PS,不得不推荐杀手级免费且专业的校色插件——Nik Collection。虽然它主打色彩校正,但它的降噪功能也很不错。
插件安装后,在PS中的“Filter-Nik Collection-Dfine2”中开启降噪功能:
图3-4
进入Dfine2界面后,根据噪声的数量和特征分别调整“对比度噪声”和“颜色噪声”,如图3-5所示:
图3-5
此外,该插件还提供了伪影去除、带状噪声去除、RGB通道预览模式等各种功能,专业程度令人印象深刻,最终的降噪效果也确实没有让人失望(如图3-6) )。
图3-6
以上就是Image Master介绍的一些实用的降噪技巧。我希望它们对大家有所帮助。
结语
纵观整篇文章,通过对噪声的各种成因和分类的详细分析,我们对噪声有了一个全面的重新认识。虽然噪音无处不在,无法完全消除,但好在噪音是可控的,前期可以尽量避免。后期可以通过软件进行部分降噪,以提高图像质量。
回到本文开头,其实我们不必担心“数字噪音”。如果你坦然地面对它的存在,与它相处,你会发现它并没有那么可怕;我们不需要追求“极致画质”,因为“极致”并不存在,“画质”也不是摄影的核心。如果你的作品内容足够好,谁会在乎你照片中的噪点呢?
最后,我想请大家帮大家一个忙。我正在参加2019今日头条活力大会。喜欢【形象派】文章的朋友请在文章下方的活动链接为我投票。非常感谢!
参考文献
[1]影像学院,《CCD和CMOS:一起聊聊两种相机芯片,揭开数字摄影世界的神秘面纱》,头条号;
[2]Roger N. Clark,数码相机: 像素大小重要吗?第2: 部分使用不同像素大小的示例图像,clarkvision.com
[3]影像学院,《感光度越高曝光量就越大吗?为什么高ISO会带来噪点?干货答案在此》,头条号;
[4] Steve B. Howell,CCD 天文学手册,第二版。剑桥大学出版社,2006;
【往期文章精选】
1.关于光圈,这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最详细的资料,值得摄影爱好者收藏。
2. CCD和CMOS:我们来谈谈这两种相机芯片,揭开数码摄影世界的神秘面纱。
3、白平衡:一个被低估的参数。掌握好它可以提高摄影中的色彩管理水平。
4.曝光:这些技巧将有助于提高你控制光和影的能力。摄影爱好者不容错过。
5、关于定焦镜头的硬核科普,快速提升你对摄影器材的了解。
6、遇见乌镇:泉水天蓝,画船听雨眠
加入【影像学院】,一起体验摄影的魅力与精彩!
原创文章,作者:xiaobia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yuspace.com/6074.html
用户评论
无寒
哇,终于找到一篇讲照片噪点的文章!我一直想知道那些奇怪的颗粒是怎么来的。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念初
照片噪声太烦人了,希望能学到一些降低噪声的方法,让照片更清晰。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可儿
好文章!终于理解了照片噪声的成因,原来是光线不足和高感光度造成的。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繁华若梦
以前一直以为噪声是相机坏了,现在终于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孤街浪途
文章很实用,介绍了很多降低噪声的技巧,感觉可以试试。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泡泡龙
原来噪声还可以通过后期处理来消除,之前都是直接放弃了。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孤单*无名指
照片噪声太影响观感了,希望能学到更多降噪方法。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冷月花魂
现在相机技术越来越先进,噪声问题应该会慢慢解决吧?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拥菢过后只剰凄凉
感觉这篇文章挺专业的,讲得很详细,终于搞懂了噪声的原理。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情深至命
学习了!以后拍照片要注意光线和感光度,尽量避免噪声。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来瓶年的冰泉
用手机拍的照片噪声太多,有没有什么简单的方法可以降低?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隔壁阿不都
这篇文章讲得太棒了!感觉受益匪浅,以后再也不怕噪声了。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伱德柔情是我的痛。
现在很多软件都能降噪,效果怎么样?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箜篌引
除了降低感光度,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减少噪声?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稳妥
照片噪声真是个难题,希望能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逃避
谢谢分享!这篇文章让我对照片噪声有了新的认识。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念旧是个瘾。
原来噪声还可以通过后期软件来处理,学到了新知识!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拽年很骚
照片噪声影响画面质量,真希望能找到彻底解决办法。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爱你心口难开
看了这篇文章,感觉自己对摄影又有了更深的理解。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涐们的幸福像流星丶
希望以后拍出来的照片都能像样片一样清晰,没有噪声。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