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写了一篇研究生校友王米渠教授是中医心理学重要创建人的作文。有人问我中医有心理学吗?我的今晨作文答复这个问题。
心理学成为科学才100多年时间,两千多年前成书的中医经典理论著作黄帝内经,肯定没有心理学叫法。但是,中医确实有很多心理学内容,包括丰富多彩的心理治疗方法。我先举一个典型临床案例。
金元时期有个名医张子和,遇到一个女患者,她在旅途宿店当晚碰上一群强盗抢劫,吓得她从床上跌到地上。此后,凡听到些许声响,她便会昏倒在地,不省人事。诸医用药治疗一年多不见好转。
张子和经过细心观察、分析,决定改变治疗方法。他让两名侍女抓住病妇的两只手,将她按坐在高椅上,然后在她面前放一张小茶几,张子和指着茶几说道:“请娘子看这里!”话音未落,“砰”地一声,他用棍使劲打在茶几上。
病妇见状大惊,张子和说:“我用棍子打茶几,你怕什么呢?”待她心神稍定,张于和又敲打小茶几,这回她果然不那么惊怕。
张子和不断重复以上动作,并用手杖敲门,暗中让人划病妇背后的窗户纸。病妇渐渐惊定。当晚,张子和又安排人不断敲打患者门窗,通宵达旦折腾她,直到患者见怪不怪丝毫不怕不药而愈了。
后来患者笑问张子和:“你这算什么治法呀!”张子和回答说:此乃《黄帝内经》说的惊者平之方法。这里的平字有平定和变得平常的意思。见惯了自然不惊恐害怕了。
这种让受惊者对受惊的诱因感到习惯,觉得跟平常一样的治疗方法,从现代心理学角度看,完全属于心理学的系统脱敏疗法。
类似的中医临床经验案例还有很多,不一一例举了。
中医重视心理学的最突出表现是把心理因素致病确定为三个致病因素之一。众所周知,中医把导致人患病的因素确定为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三个。其中,内因就是指“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引起的疾病。
此外,中医临床还有一些利用心理因素来影响患者身体功能治疗疾病的方法。例如针灸疗法,除了有毫针局部刺激神经感受器产生传向中枢的神经冲动引发神经内分泌反射弧反应呈现物质性治疗作用外,对患者同时具有不可否认的针灸能够调节自己功能和治疗自己病变的心理暗示作用。
黄帝内经甚至先后两次提醒针灸大夫要特别重视心理影响的作用。一次说“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一次说“用针之要,勿忘其神”。
此外,通过黄帝内经中所有论述气功的内容,更可以清楚看到,气功是通过自我放松心理紧张达到自我催眠程度的锻炼,来调整自身生理功能变得协调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自我心身锻炼方法。
总之,中医是非常非常重视心理作用和有丰富多彩的心理临床治疗经验的。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今日头条,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
原创文章,作者:xiaoxiao,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yuspace.com/5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