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德英: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又叫登高节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又叫登高节、菊花节等等,有晒秋、饮菊花酒等丰富多样的习俗。

青岛大学特聘教授董德英介绍,重阳节是农历九月初九。 重阳节蕴含着永​​恒、长寿、高尚的美好隐喻,有辟邪、延年益寿等节日主题。

许多习俗还包含着人们尊重生命、祈求幸福的诉求。 例如,菊花被誉为“延年益寿之客”、“延年益寿之客”。 古人认为重阳节喝菊花酒可以延年益寿。 另外,还得登高远眺、吃重阳糕等。

重阳节的由来?

重阳节是农历九月初九。 重阳节恰逢农历九月初九,故又称“重阳节”。

古代人们认为奇数为阳,九为阳数。 9月9日,日月同相,“久久”与“久久”谐音,寓意长寿。

另外,重阳节期间,北方的秋收基本结束,即将迎来寒冷的冬季,人们常常在重阳节观天,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

节日主题是什么?

到了汉代,就已经出现了重阳节。 后来南朝梁武君在《续齐解记》中提到,9月9日桓景登高避祸,这也使得重阳节和登高的习俗广泛流传。

自重阳节出现以来,节日的主题就是辟邪、延年益寿。 但早期的节日习俗和生活更注重辟邪、驱灾、辟邪,节日信仰更加丰富多彩。

在历史的发展中,人们更加注重重阳节等求吉祥的节日,节日的休闲娱乐性也逐渐浓厚。

为什么要喝菊花酒?

重阳节祈求长寿的习俗从节日初期就已出现。

中新社记者 江涛 摄"src=""/>

资料图: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 人们来到江西南昌滕王阁旅游区登高祈福。中新社记者 江涛 摄

农历九月,正是深秋。 草由绿转黄,菊花独开。 这是即将到期的生命的延长。 用一束菊花祈求“彭祖长寿”,故菊花被称为“延年客”、“延寿客”。 重阳节期间,有许多歌颂庆寿主题的诗词歌赋。

葛洪《西京杂记》记载,汉代“九月九日,戴茱萸,食茴香,饮菊花酒,可令人延年益寿”。 古人相信重阳节喝菊花酒可以延年益寿。 此外,亲朋好友也会赠送菊花。 酒。

为什么有两个重阳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重阳节受到高度重视,登高、宴饮、戴茱萸等各种节日习俗也更加丰富。 南朝梁宗茂在《荆楚年谱》中写道:“九月九日,众人齐聚野餐”。

唐宋时期,重阳节期间有数百名官员放假。 重阳节,皇帝大宴群臣,百姓登高赴宴。 重阳节的习俗逐渐趋于休闲娱乐。

宋代的重阳节有两个节日:小重阳节和小重阳节。 重阳节后的第二天,又举行一次盛宴,故称“小重阳节”。 陆元明《岁月杂记》云:“重九后,京师士民多过一日,则聚宴赏之,谓之小重阳。”

秋天晒太阳的习俗从何而来?

有人认为,重阳节“烤秋阳”的习俗,其实源于秋收后品尝新鲜事物、推荐祖先的秋祭仪式。

从时间上看,重阳节恰逢秋风初起,寒冬即将来临。 古人感恩丰收,进行盛大的祭祀和尝试新事物,祈求辟邪消灾、长寿。

在古代,春祭和秋祭是民间重要的祭祀活动。 直到今天,人们仍然十分重视春祭、秋祭,重视尝新、荐祖的祭祀活动。 例如,北方用新收割的小麦,秋天用新收割的水果、谷物、蔬菜祭祀祖先。

重阳糕是如何制作的?

重阳糕可能起源于九月吃新食、推荐祖先的习俗。 《西京杂记》提到9月9日吃饵。 饵与糕同名,“饵”有祭秋、辟邪之意。 饵料是糯米做的,寓意秋季尝新。

宋代的重阳糕更加注重材料配置、造型工艺和色彩搭配,制作方法也多种多样。 《东京梦华录》记载:“上面插上剪彩小旗,拌上水果,如石榴籽、酢浆草、银杏、松子肉等”。 这些食材给重阳糕增添了许多民间祈福和喜庆色彩,比如“栗子”寓意“光滑”。

“糕”与“高”谐音,寓意吉祥。 此外,“糕”还与重阳节的“登高”有关。 即使不登高望远,在家吃点重阳糕也算过节的一幕。

为什么登高就意味着“告别秋天”?

据说登高望远最原始的意义就是净化大地。 重阳节过后,秋寒将至,秋收已完成,人们即将进入室内过冬。 登高也意味着告别自然,“告别秋天”,充满了自然和人生哲理。

对于远离家乡、远离亲人的游子来说,登高眺望远方,往往会引起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觉。 唐代王维在《山东兄弟九月九日回忆录》中写道“异乡异客,逢年过节更思念家人”,流传千古。

因此,重阳节登山从时间和空间的双重视角构建了人们登高避灾、思乡怀旧的信仰和人文情怀。 “高”中的“高”,从年龄上来说,也有“长寿”的意思。 “九”与“九”谐音,都有祈求长寿的寓意。

还有哪些有趣的习俗呢?

重阳节还有佩茱萸、赏菊等习俗。

佩戴山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习俗。 晋周《风土记》记载:“九月九日,法中无箭,唯有九箭。这一天习惯折断山茱萸,塞上塞子,以辟邪、辟邪”。远离邪灵。” 早凉了。”

唐诗宋词中关于佩戴山茱萸的诗词有很多。 比如孟浩然的《九日得新字》就提到“山茱萸值得敬佩”。 重阳节除了戴茱萸外,还有赏茱萸、喝茱萸酒等习俗。

为什么现在要放风筝?

重阳节放风筝的习俗相传源于汉代桓景与费长芳的故事。

农历九月初九,桓景向费长方求药,以祛邪除瘟。 他在森林里迷了路,在一只鸽子的指引下找到了费长芳。 后人为了纪念这一事件,用纸做成鸽子,抬上山,在登高时分发,以求祈福、祛除晦气。

《漳州府志》记载:“九月登高时,孩童制作纸风筝,在野外放飞,方言叫‘放雄叉’。” 但有的地方重阳节放风筝忌“断风筝线”,有的地方忌讳断线放风筝。 风筝飞走了。 (超过)

原创文章,作者:chanong,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yuspace.com/487.html

(0)
chanongchanong
上一篇 2024年2月3日
下一篇 2024年2月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