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苏东坡跟和尚佛印是好友,有一次,佛印和苏东坡在打坐,结果坐着坐着,苏东坡就问:“你看看我这个样子像什么?”佛印一看就说:“我看你这个样子很庄严,就像一尊佛一样。”苏东坡听了就很高兴,结果过了一会儿,佛印就故意问苏东坡,“你看看我这个样子像什么?”苏东坡一看,佛印笑嘻嘻的,袈裟还婆娑在地,于是苏东坡很不客气地说:“我看你这个样子,简直就像一堆牛粪。”佛印听了之后,也微笑了一下,没有作声。经历了这件事之后,苏东坡特别高兴,欢天喜地、迫不及待地回到家里,和他的妹妹苏小妹分享。苏东坡说:“你看平时我和佛印在一起都说不过他,都让他占便宜,但是今天我赢了,我占了便宜。”苏小妹就问:“佛印那么有智慧,你占了什么便宜,说出来我听听。”苏东坡说:“你看我们俩今天打坐,我问他我像什么,他告诉我,我很庄严,简直就像一尊佛;而他问我他像什么,我告诉他,简直就像一堆牛粪。这不是我庄严,而他不庄严吗?”苏小妹听了之后就笑了,说:“你这一次又输了,为什么输了?因为佛印的心地清净、慈悲,心中有佛,他看谁都是一尊佛。而你呢?你的心地肮脏,把那么慈悲、清净的佛印禅师都看成是一堆牛粪了,这恰恰说明了你的心地太肮脏了。”苏东坡听了之后恍然大悟,知道自己的境界还是差得太远了。每个人看世界的眼睛都不一样,有的人常常把一些好东西看成坏东西,而有的人可以把一些坏东西看成好东西。东西是不变的、固定的,关键就看你用什么样的眼光和方式去看待它。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着它哭,它就对着你哭,你对着它笑,它就对着你笑。
在心理学上叫投射效应,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不自觉地把自己的心理特征(如:个性、好恶、欲望、观念、情绪等)归属到别人身上,往往以自己的心理去揣度别人的心理,认为别人也应该有和自己同样的特征。以自己的好恶来决定别人的好恶,以为自己喜欢的别人也喜欢,以为自己不感兴趣的别人也不必感兴趣,总爱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的头上。简单来说就是在认知他人时,会不自觉的把自身的意愿强加到别人身上,也就是以己度人的认知障碍。投射效应是人们在观察别人或事物时,往往会将自己的观念、价值观、情感等投射到别人身上。这种现象虽然很常见,但却是人与人之间产生误解、沟通障碍的原因之一。比如最常见的,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几乎每个母亲都会受到“投射效应”的影响,母亲倾向于认为,孩子的习惯爱好应该跟我们是一样的。这样的结果就是,我们往往从一个成人的角度去看待孩子遇到的问题,很少能从孩子的视角、思维水平去考虑。很多家长在孩子教育的问题上费尽心思,想让孩子按照自己设定好的路来走,并且会将自己的主观意识强行加到孩子身上,认为自己心中所想就是孩子需要的。但是孩子需要尊重,打着为孩子好的投射效应,只会让亲子之间产生距离感。
“投射作用”是精神分析始祖弗洛伊德最早提出的概念之一。他认为心理投射就是一种防御机制,用于减轻焦虑的压力及保卫自我以维持内在的人格,投射又称为外射作用,就是个体将自己不喜欢或不能承受但又是自己具有的冲动、动机、态度和行为转移到他人或周围的事物上,认为他人或周围事物也有这样的动机和行为。这也是人类早期的心理防御机制之一。
投射效应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1、有一种冷,是你妈觉得你冷
许多母亲只要一看到变天了,都会给家里的孩子添衣加裤,有时候孩子并不冷,但母亲却总是对TA说:“这天气这么冷,你怎么能说不冷?快!加衣服!”实际上,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投射效应例子;
2、掩耳盗铃
古代有一个人,看中了邻居家的一个铃铛,但是只要他碰到那个铃铛,铃铛就会响。于是,他就想出了一个办法,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他认为,这样自己听不见铃铛响,自然就不会惊动其他人了。
这两个例子,都是典型的投射效应,听起来挺滑稽的,但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会犯。
投射效应可以分为三种表现形式:
1、相同投射:人们会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的感受投射到别人身上,比如:你觉的很热,就认为家里人也闷热难受,于是打开了空凋,完全不问家里人的意愿;
2、愿望投射:常常发生在老师和学生,家长和孩子身上,比如:一个孩子希望被老师表扬,就会在收到老师的一般点评时,重点关注好的地方,将整篇理解为老师赞赏的评语;
3、情感投射:人们在看待自己喜欢的人时,会越看越喜欢,就是因为情感投射效应起了作用,明明喜欢的人没做什么特别的事,却还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反之对于讨厌的人,也是看到TA做的事就讨厌,总是带着自己的个人眼光去看待事物,不能表现的十分客观;
既然投射是一种本能,“投射效应”无可避免。但仍然可以有意识地减少它对人际交往产生的消极影响,转换思路,为我们所用。投射效应会使我们拿自己的感受去揣度别人,缺少了人际沟通中认知的客观性,从而造成主观判断并陷入偏见的深渊,这是我们需要克服的。在与人交往前期,往往会因为缺乏了解,而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投射到对方身上。这个时候我们的认知,很可能是不准确的,不盲目地去评判一个人。可以选择以更客观开放的心态去交往,慢慢的随着双方了解的增多,会转而认识一个更真实的对方。
原创文章,作者:chanong,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yuspace.com/4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