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狂发作症状比较轻的时候,情绪易怒的症状表现并不是非常明显,患者只是偶尔会表现出脾气急躁、容易发怒,或者是出现喜欢摔东西的行为。
这些症状与出现了负面情绪非常相似,很难被他人识别,但是随着病情的逐渐发展,患者的情绪特别容易被激怒,对周围的任何人都会充满着敌意,甚至还会做出攻击身边人的行为。
躁狂发作的典型临床表现是情感高涨、思维奔逸、活动增多“三高”症状,可伴有夸大观念或妄想、冲动行为等。发作应至少持续一周,并有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可给自己或他人造成危险或不良后果。躁狂可一生仅发作一次,也可反复发作。心理健康
躁狂发作有哪些临床表现?
1、情感高涨 情感高涨是躁狂发作的主要原发症状。典型表现为患者自我感觉良好,主观体验特别愉快,生活快乐、幸福;整日兴高采烈,得意洋洋,笑逐颜开。其高涨的情感具有一定的感染力,言语诙谐风趣,常博得周围人的共鸣,引起阵阵欢笑。症状轻时可能不被视为异常,但了解他(她)的人可以看出这种表现的异常性。有的患者尽管心境高涨,但情绪不稳,时而欢乐愉悦,时而激动易怒。部分患者可表现为易激惹、愤怒、敌意为特征,尤其当有人指责其不切实际的想法时,动辄暴跳如雷、怒不可遏,甚至可出现破坏及攻击行为,但持续时间较短,易转怒为喜或赔礼道歉。
2、思维奔逸 患者联想速度明显加快,思维内容丰富多变,自觉脑子聪明,反应敏捷。语量大、语速快,口若悬河,有些自感语言表达跟不上思维速度。联想丰富,概念一个接一个地产生,或引经据典,或高谈阔论,信口开河,由于患者注意力随境转移,思维活动常受周围环境变化的影响致使话题突然改变,讲话的内容常从一个主题很快转到另一个主题,即意念飘忽,严重时可出现“音联”和“意联”。患者讲话时眉飞色舞或手舞足蹈,常因说话过多口干舌燥,甚至声音嘶哑。
3、活动增多、意志行为增强 多为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即内心体验、行为方式与外界环境相协调。患者自觉精力旺盛,能力强,兴趣范围广,想多做事,做大事,想有所作为,因而活动明显增多,整日忙碌不停,但多虎头蛇尾,有始无终。有的表现为喜交往,爱凑热闹,与人一见如故,爱管闲事,爱打抱不平,爱与人开玩笑,爱接近异性;注重打扮装饰,但并不得体,行为轻率或鲁莽,自控能力差。患者无疲倦感,声称“全身有使不完的劲”。病情严重时,自我控制能力下降,举止粗鲁,可出现攻击和破坏行为。
4、夸大观念及夸大妄想 患者的思维内容多于心境高涨一致。在心境高涨的背景上,常出现夸大观念,自我评价过高,言语内容夸大,说话漫无边际,认为自己才华出众,出身名门、腰缠万贯、神通广大等,自命不凡,盛气凌人。严重时可达到妄想的程度。有时也可出现关系妄想、被害妄想等,但内容多与现实接近,持续时间也较短。
5、睡眠需求减少 睡眠明显减少,患者常诉“我的睡眠质量非常高,不愿把有限的时间浪费在睡眠上”,终日奔波但无困倦感,是躁狂发作特征之一。
6、其他症状 可能伴有食欲增加、性欲亢进,有时可在不适当的场合出现与人过分亲热而不顾别人的感受。
躁狂发作的治疗原则
1、早期识别,早期治疗,足量足疗程治疗,全程治疗。
2、采取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社会干预和危机干预,以改善治疗依从性。
3、长期治疗,躁狂发作复发率很高,需要树立长期治疗的理念。
4、患者和家属共同参与治疗,因需要家庭给予患者支持、帮助。
温馨提示:由于躁狂发作患者发病时往往自我感觉良好,不认为自己有病,自知力往往是缺乏的。患者很难主动到医院就诊,往往需要他人的协助才能送来医院。躁狂发作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病情加重后会出现很多预想不到的症状和风险,因此务必要早发现、早治疗,早日让患者回归到正常健康的生活。
躁狂发作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
1、适当运动:多运动不仅对大家的身体有所帮助,对于心理健康也是大有裨益。多运动可起到狂躁发作的预防作用,各种增氧健身活动可以减轻甚至消除症状,有计划的开展体育锻炼。
2、缓和语气:在响应之前先仔细倾听,并使用类似“我明白”这样的短语,以显示您愿意了解他们的观点,不要使用强烈的语气或侮辱性的言论,并避免使用类似“总是”和“从不”这样的词,它们可能不准确,而且会弱化您的观点。
3、减轻压力:减轻压力主要是指减轻心理压力,当感觉压力时更容易以身体症状以及情绪变化来对正常的激素变化作出反应。而接受系统的放松和入静训练的妇女,可使其经前烦躁症状大大减轻。
4、增强体质:躁狂症的发作与很多因素有关,而体质的下降则是其中之一。如果有各种因素导致身心疲惫不堪时,很容易引发躁狂症状。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积极锻炼身体,提高机体抵抗力,保证科学的生活方式。一旦发现自己或家人有躁狂症状时要及时去医院治疗。
5、克服不良情绪:狂躁发作患者尤其是病程长、反复发作的患者,应克服急躁和消极情绪,树立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心胸开阔,情绪乐观,锻炼身体,劳逸结合,接受系统的正规治疗。还应以良好稳定的心态、健康的心理去克服外界不利因素。
6、抽身而退,如果感到紧张的气氛越来越严重,则考虑先停止讨论,等双方都冷静下来时再回来重新开始。
原创文章,作者:chanong,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yuspace.com/4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