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村人的“毒月毒日”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三粒沙编辑社】,微信号-时值仲夏,节逢端午。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兰村尽管没有“赛龙舟”这样的热闹赛事,没有包粽子这样的传统习俗,但是

时值盛夏,又到了端午节。

每年的端午节,兰村虽然没有“赛龙舟”等热闹活动,也没有包粽子等传统习俗,但兰村人却一直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传承着这个节日。

挂艾草、吃天然大米、戴花绳、玩花样……不仅在兰村人的味蕾中留下记忆,也在一代又一代孩子的手腕、脚踝、脖子上留下最美、最安全的幸福。

临近端午节,奶奶总会提前采来很多艾草,一一挂在门楣上。 小时候我不明白,就问奶奶为什么端午节要在门上挂艾草。 奶奶只说可以辟邪。 是为了辟邪吗? 为什么要用艾草来辟邪呢? 奶奶也说不出来。

慢慢地,我发现这就是习俗。 老祖宗留下的每一种渗透到人们生活中、深入到每个人骨头里的祭祀、祝福、生活方式,都是一种习俗。

艾蒿

艾草因其颜色,兰村人又称白艾草。 南方常称艾草、艾叶。 它们实际上是同一件事。 当然,艾草本身就是一种草药,具有祛湿散寒的功效。

在兰村,不仅端午节时可以在门楣上挂艾草以辟邪,夏天蚊虫也很多。 将艾草捻成麻花,晒干。 俗称“火种”。 晚上点亮时还可以驱蚊。 名副其实的本土版“蚊香”。

追溯其起源,端午节又称五月节、端午节。 在古人眼中,5月5日也被称为“毒月毒日”、“恶月恶日”。 从这一天起,蚊虫滋生,各种害虫、毒虫猖獗。 因此,端午节是一个驱毒避邪、避祸吉祥的节日。

艾蒿

用艾草辟邪,古人认为端午节是一年中药性最强的日子,这天采集的药材对于治疗皮肤病、祛邪最为有效。烈酒。 因此,人们采集艾草,用艾草来驱毒虫、辟邪。 这或许就是端午节祝福“身体健康”的由来。

党澜村家家户户的门楣上都挂着一束新鲜的艾草。 如果你恰巧路过那所房子,不用问,一定是端午节。 如果你赶得上吃晚饭,你也许可以要一碗米饭。

“然”的意思是“粘”。 然米在兰村等地俗称“梅子”,是五谷中的黍、黍。 磨碎、去皮后,称为黄米。 俗称黄小米。 它是一种黄色的小圆颗粒,直径比玉米还大。

在兰村等地,端午节吃白米饭(有的地方也叫红烧小米),就像南方人吃粽子一样。 这也是端午节的习俗。 不过,大米的准备也和制作糯米类似,所以家里没有小米米的时候,就会用糯米来代替。 蒸米饭时,通常会放入几颗枣子,以增加米饭的甜味。 当然,在蒸之前为了让它入味,也会倒入几勺糖水。 麦芽糖是最好的糖水,其次是红糖水。

我小时候最喜欢的食物是糖水米饭。 无论热食还是冷食,都香甜可口。 尤其是冷着吃,还可以算是甜点。 这或许也是大热天最合适的美食了。

冉米

南方人过端午节吃粽子,源于屈原的故事:相传春秋时期楚国的大夫屈原,被奸臣陷害,写下了自己的《屈原》。最后的话。 他投河而死,为国捐躯。 人们把艾叶包裹的米粒扔进河里。 ,防止鱼虾腐蚀曲子的身体。 从此,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就慢慢在全国流传开来。

南方盛产稻米,北方盛产小米。 大家都拿自己所有的东西来纪念先贤。 而且北方也缺乏包粽子的粽叶,而小米也不适合包粽子。 因此,只能用大锅煮熟,放在盆里晾凉,然后分装在碗或盘中供食用者食用。 这样一来,也是同样的表达哀悼之情。

冉米

当然,端午节不一定要吃米饭,但它是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吃的美味佳肴。 其实冬天吃米饭也是很享受的。 将其煮至不干或水状。 放入碗中,放一些咸菜或炒菜。 趁热,将蔬菜和米饭放在碗的边缘。 转动碗并将其吸进嘴里。 啊。 ,简直舒服极了。

端午节这天,兰村有孩子的家庭,特别是未成年孩子,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会在手腕、脚踝、脖子上佩戴“花绳”,以手腕为主。

“花花绳”是用彩色丝线编成的彩色绳子。 编织方法有多种,一般是奶奶或妈妈自己制作或提前购买。 端午节这天,她把孙子们叫到一起,根据他们手腕的粗细量出一定的长度,然后一一戴上。 同时请注意,一旦戴上,就无法脱下,直至自然脱落。

女孩们常常认为“花绳”漂亮又漂亮,就会央求奶奶在脖子上、甚至脚踝上戴一根。 果然,戴上之后,瞬间增添了节日的气氛。

花绳

每个家庭的“花绳”都有不同的颜色和编织方法。 当娃娃们聚在一起时,他们就开始比较。 “我的最美”的争论永远伴随着整个节日。

有时,当“花绳”的一侧失去争论时,女孩娃娃就会哭着回到祖母或母亲那里抱怨并要求更好的一根。 当然,争论的胜利者会到处炫耀她美丽的“花绳”。

“花绳”是由五种颜色的彩线编织而成。 为什么有五种颜色的线? 我们知道5月5日是端午节。 所谓“毒月毒日”、“恶月恶日”,都是迷信的做法。 要解决这样的不利月日,就必须“以毒攻毒”,所以“花花绳”的方格是用五彩丝线编成的。

编织“花绳”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的不断提高,在时间的长河中,这样的迷信思想或许早已被消除,但节日习俗却长期未变。

其中,当然也有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愿。 他们希望这样的驱毒辟邪之物能够保护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不被伤害、不被毒害,身体健康。

“玩”是兰村等地端午节为孩子们准备的又一福事。 作为一种古老的民俗物品,它寄托着当地劳动人民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很多人第一次听到“玩工作”一定会很困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事实上,它有很多名字。 其中最为考究、流传最广的是“香包”,古时又称香包。

在庆阳市称“庆阳香宝”。 庆阳其他地区(兰村属庆阳市)俗称“绌[chù]绌”、“绌儿”、“绌火子”。

而我更习惯称之为“玩工作”。 这也是兰村人最正式的称呼,我从小就是这么称呼的。

庆阳香包

庆阳香包是兼容三维造型和二维刺绣的纯手工制品。 结构简单、不复杂。 按制作工艺分为“绌猌”式、卷线式、立体绣式、平绣式四种。

而且,早在2006年5月20日,庆阳香包刺绣就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绌绌”类是端午节的“玩”类,样式多样,最常见的是“五毒”造型。 这句话还有“以毒攻毒”的意思。 五毒指的是蝎子、蜈蚣、蛇、壁虎、蟾蜍,也有的说是蜘蛛。

家里有刺绣技艺的人们会在端午节前为孩子们绣上这种“好玩的作品”,并在端午节当天戴在孩子们的脖子上。

一般至少佩戴一种“五毒花火”,有的则全部佩戴。 因此,端午节这天,全村的孩子都会在胸前挂上很多“花火”。 就像“花花绳”一样,当他们聚集在一起的时候,有时也会比较、争论。

除了“五毒刷火”之外,还有“生肖刷火”,即根据佩戴者的生肖,佩戴相应的“生肖刷火”,还有“长寿锁刷火”, ” “袖珍游戏”,还有类似于四面体的“游戏”……总之,品种很多。 用一句流行的话来说,“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看不到的。” “这一切都取决于制作者的想象力和工艺。

庆阳香包

然而,“小火”不仅仅是一个外表。 凡穿在里面(或外面)的“小火”,都必须填充(或涂上)一些草药和香料,如艾叶、菖蒲、广藿香、佩兰、雄黄等。 在增添“活泼”香味的同时,还能起到排出毒素、辟邪的作用,可谓一举多得。

兰村的端午节更像是一个儿童节。 “冉米”是孩子们最喜欢的甜食,“花绳”、“玩作品”是孩子们最喜欢的配饰。 他们的幸福来自于所以,所有的幸福都凝聚在这里。 大人们的所有行动和愿望都是为了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因此,当传统节日在生活中一一进行时,不忘的是传统,传承的是记忆,延续的是世代相传对节日最用心、最真诚的诠释。

目前疫情仍在肆虐。 我们在保护自己的同时,也可以牢记祖先的智慧,顺应天气,趋吉避凶。

庆阳香包

也衷心祝愿每一位亲爱的人端午节快乐!

___

原创文章,作者:chanong,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yuspace.com/422.html

(0)
chanongchanong
上一篇 2024年2月3日
下一篇 2024年2月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