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七不出,八不归,初九出门惹是非,有何含义?

农村人的精神交流中,最普遍的就是习俗,虽然听起来并没有什么内涵,但村民们一听就能够知其中表达的意思。因此很多的村民们,虽然看似并没有多少文化,却能够将这些俗语凸显出来。

谚语在我们的生活中一直存在,很多时候我们碰到谚语,可能只是随口说说,并没有过多的去想。但现在回想起来,觉得这些谚语都有它的含义,也算是老一辈人的经验总结。当然也有一些迷信的说法,可以忽略不计。今天我们要说的谚语就是“七日不出门,八日不归,九日出门惹事”。那么过年期间出门要注意什么呢?

离家在外,家人最担心的就是生命财产安全。以前可不是这样,可以随时报告行踪,但过去一般一出门就是半年甚至更久,由于通讯不便,往往一出门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不过,过去农村除了一些做生意的人外出比较频繁外,很少有人远行,农民一般都待在自家小块地周围的村子里。如果要远行,老一辈的人会提醒你,“初七别出门,初八别回来,初九别出门惹事”。

每次我打电话回家,奶奶都会告诉我,初八、十八、二十八这几天不宜回家,不然路上会出些麻烦。我每次回家都会留意这几天,为的是让家人安心。其实这句谚语的本意并不是这样理解的。“初七不出门,初八不回,初九出门惹事”说的就是初七、初八、初九。有人说初七、十七、二十七不宜出门;初八、十八、二十八不宜回家。不过,并不是所有地方都这么算的。

过去,女人要回娘家或者出远门,家里要安排七件大事,而这七件大事,就是“柴米油盐酱醋”。如果出门不安排好这些东西,丈夫和孩子的生活就会受到威胁,一家人的生活就会变得没有规律。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去了新的地方,她还是会很挂念家里,一会就赶回家,生怕丈夫照顾不好孩子。

众所周知,国家规定的法定休息时间是农历正月初一到初七,正月初八大家都要开始工作,所以很多人都会选择初七放假。不过,有些地方,有些人宁愿初六放假,也不愿初七放假。

古人出门要讲究吉日。“七日不出,八日不归,九日出门惹祸。”似乎是说七日(即十七或二十七日​​)不宜出门,八日(即十八或二十八日)不宜从远方归家,九日出门,可能会惹祸!解释是七字如匕首,表示出门不吉利,八字为分开,表示出门不如进来,回家的路会颠簸。这些解释听起来有点牵强。还有一种解释是七日不出门,是指古时休妻的习俗,妻子若不犯七戒,男子就不能修行。 七戒是指不生子、不淫乱、不侍奉叔伯姑母、不争吵、不偷盗、不嫉妒、不患重病,这个解释在这里也有点不合理。

所谓“八日不归”,顾名思义,就是正月初八这天最好不要回家。虽然现在很多人对于什么时候回家已经没有什么限制了,但是还是会尽量不在正月初八这天去探望长辈。但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大家应该都知道古时候的行为准则是​​什么,也是八个字,那就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所以在古时候,只要人们认为自己在过去的一年里违背了其中的一点,就没脸见长辈了。而随着历史的发展,“八日不归”的说法也逐渐产生了。

当时的人们会自觉地用这八项行为准则来严格要求自己,如果违背了其中任何一项,就会感到羞愧,不敢回家见长辈、见家人。在后来的历史演变中,人们自然而然地把它保留下来,成为过年的习俗。

正月初九出门不会惹事,有的地方可能没有这个规矩,只是小编所住的地方是土家族的聚集区,虽然历朝历代都深受汉族的影响,但毕竟是一个有自己民俗文化传统的民族,所处的地方也相对中原汉文化的中心区要偏僻一些。在古代,由于对自然、人文、气候、动植物、农耕等一系列事物缺乏了解,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独特而神秘的讲究和内涵。在土家族的传统习俗中,冬月即三、六、九的鸡日、腊月的牛日在整个土家文化覆盖区都被认为是红色的灾祸日,这些地方的人非常忌讳出门远行,认为会有血光之灾。

这句俗语流传至今,一定还是有一定的韵味的。只要抛开迷信的成分,我们还是能看到古人的生活习惯,以及他们的思想,他们的观念。很有意思的俗语。春节将至,祝大家玩得开心,出门注意安全,理性对待俗语。俗语:“七不出门,八不归,九出门惹事”

原创文章,作者:chanong,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yuspace.com/4195.html

(0)
chanongchanong
上一篇 2024年6月11日
下一篇 2024年6月1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