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琪
2023/11/25 10:51
除创新药外,中国生物仿制药也正在获得FDA的密集审批,相关企业也可享受美国医药市场的高额付费溢价。
2023年,中国医药行业海外市场发展迈上新的里程碑。继传奇生物、百济神州成功开拓海外市场后,经过两年的相对沉寂,2023年下半年,君实生物、和记黄埔、亿帆生物三家公司的产品相继获批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这一系列创新产品的获批,开启了中国医药行业出海的新纪元。
中国医药产业的海外扩张并不局限于创新药,生物仿制药也正在展示出独特的国际化道路。
百奥泰的托珠单抗生物类似药于10月底获得美国FDA批准,据许可方介绍,托珠单抗的专利纠纷已于近日得到解决,该药将于5月24日正式在美国上市,这是中国生物类似药首次正式进入美国市场。
全球范围内,多个重磅生物药专利即将到期,为生物类似药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机遇,目前,欧美医药行业正迎来新一轮生物类似药的快速发展。
什么是生物仿制药?
生物类似药()是指在质量、安全性、疗效等方面与已获批准的原研生物制剂高度相似的生物制品。这些药物不属于仿制药,因为它们复制的原研生物制剂(如蛋白质、抗体等)的复杂性以及生产工艺的特殊性使得精确复制几乎不可能。
因此,该类药品在上市监管市场前,通常要经过严格的对比研究,确保其在结构、疗效、安全性、免疫原性等方面与原研药品高度相似,因此被称为类似药品。
相比原研药,2021年欧洲市场使用生物仿制药带来的成本节约超过50亿欧元。同年美国市场使用生物仿制药带来的成本节约超过100亿美元。生物仿制药占据欧洲、美国和加拿大90%的市场份额,是我国生物仿制药出海的核心目标市场。
与小分子药物相比,生物仿制药的研发周期更长,且资金门槛较高。
生物类似药的开发和上市过程确实面临较高的壁垒,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上市时间较长:由于需要进行大规模的III期临床试验、提供足够的数据证明其与原研药的相似性,生物仿制药从开发到批准上市的过程通常需要三年以上。
这一周期较小分子仿制药明显延长,增加了研发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2)投入规模较大:单个生物类似药的研发投入通常在1亿美元以上,如复宏汉霖曲妥珠单抗的研发投入就超过8.5亿元人民币。
这种高投资要求提高了参与生物仿制药行业的进入门槛,并限制了可以进入该领域的公司数量。
美国生物仿制药市场正在快速增长
根据IQVIA的预测,2013年至2027年,全球生物仿制药的市场销售额将从2013年几乎为零增长至2027年20亿至49亿美元之间的预测值,表明生物仿制药市场正在快速增长,特别是在2019年之后,增长率将大幅提升。
其中,(贝伐单抗)、(曲妥珠单抗)等知名非专利药物的生物类似药显著拉动了销售增长。
到2027年,预计()、()、()、()、()、()等药物将面临专利悬崖,其生物仿制药将贡献显著的市场份额。
为什么主要以海外模式为主?
美国药品分销体系复杂,PBM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主要负责设计和管理处方药福利计划,主要客户包括健康保险公司、雇主和其他健康保险计划。
以下是 PBM 工作的几个主要方式:
药品采购和定价谈判:
PBM 与药品制造商协商批量采购,以获得药品价格的折扣和回扣。这些谈判基于他们所代表的会员数量和药品的市场需求。
制定福利计划:
PBM 为客户制定福利计划,包括要包括哪些药物。他们通常会创建一份药物清单,确定哪些药物将由保险计划承保,以及患者需要自付多少费用。
药房网络管理:
PBM 建立和管理药房网络,即协议规定哪些药房可以为其成员提供处方药服务。他们还可以与药房协商价格,以便在网络内提供更好的条件。
处理处方药索赔:
当患者在药房取药时,PBM 负责处理药品报销。他们审查和处理报销申请,确保药品得到适当使用,并管理对药房的付款。
药物使用审查和管理:
PBM 进行药物治疗管理 (MTM),旨在确保患者接受适当的药物并避免不必要的药物使用和药物相互作用。
患者支持服务:
为会员提供额外服务,如专项咨询、药物管理计划、疾病管理计划等,以改善治疗效果和合理用药。
因此,PBM凭借审核医生处方、制定处方、谈判药价等核心权力,在降低药品成本、提高医疗效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数据显示,美国前三大药品福利管理公司控制着美国85%的处方药销售。
因此对于美国药品支付体系来说,回扣和折扣成本的大头都在PBM(药店福利管理公司)这边,渠道折扣可以忽略不计,因此PBM(药店福利管理公司)对药企最终价格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药企遇到的产品价格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终端零售的价格,叫标价,也就是终端挂牌价,以的为例,目前的标价是7000美元。
但这个价格并不等同于艾伯维的零售收入,艾伯维需要向付款人(保险)、PBM(药房福利管理公司)、美国政府和其他供应链实体(批发商、分销商)支付回购和折扣费用。扣除这部分成本后,剩余的金额才会进入艾伯维的口袋,这个剩余的价格就叫做净价。
因此,净价=标价-流通量-回扣。由于流通成本相对较低,因此可以粗略地理解为净价=标价-回扣。乘以使用量就是制造商的毛利(净销售额)。
在美国市场,中间商的回扣仍占价格的大头,简单来说就是用高价格、高回扣来鼓励更多的人加入保险市场。
以去年的药王为例,目前阿达木单抗类药物已有9个(高价版和低价版算一个产品),有意思的是高价版的终端定价(标价)约为的95%。
根据IQVIA的预测,的净售价约为3200美元,这意味着PBM返利约为3800美元,约为终端售价的54%。考虑到转化成本,意味着同类药物的高价版本将利用更高的返利比例来抢占市场份额。
与市场上多数人的直觉相反,在同类药物出现之后,在美国的市场份额不仅没有大幅下降,反而在第三季度初有所上升。
这些大型医疗供应商的采购策略曾一度推动生物类似药的销售,但这一趋势在第二季度后有所放缓。
据的2023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前三季度销售额仅为111亿美元,同比下降29.1%。该公司表示,随着约10种生物类似药进入市场,跌幅水平可维持在预测范围内。
根据IQVIA的数据,到2023年中期,市场几乎没有采用第一个获批的类似物,即安进公司的产品。在美国的市场份额恢复上升。我相信这种变化与提高PBM返利比例有关。
健智研究院曾在《药王之战:便宜20%,礼来T药向思美展开价格战?|健智研究院》一文中介绍,PBM拥有处方推荐权,而这种权力决定了其无论从自身还是付费方角度都将获得最大的利益。
在美国医保市场中,药品市场份额和回扣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有时候市场份额越高的产品,回扣比例也就越大,理论上可以降低整个药品市场的成本。
然而,这些回扣率通常由PBM协商确定,且往往不公开,这使得具体成本计算变得复杂且不透明。
这种“暗箱操作”使得医保市场的成本核算变得困难,增加了医疗体系的复杂性,这种不透明性可能导致无法有效评估药品成本以及最终对患者成本的影响,从而影响医疗体系的整体效率和公平性。
但美国参议院近期通过一项法案,要求药品福利管理者公开回扣率,并将所有回扣返还给付款人(保险),此法案若实施,美国药品市场定价将出现新的变化。
因此,选择走出去的模式更符合国内生物类似药厂商的利益,省去了最麻烦的销售环节。不仅生物类似药,创新药也面临类似的PBM问题。
对于out模式下的收入问题,需要关注的问题在于中国厂商的收入确认方式:
确认收入=首付款+里程碑费+销售分成(特许权使用费)
净价=标价-折扣-物流成本
我们的制造商销售份额=净价格*销售量*份额比例=净销售额*份额比例。
具体来说,销售额份额基数采用的是净价而非终端价,这意味着返利比例将显著影响销售额份额金额。
对于中国生物仿制药生产企业来说,选择授权给美国大型药厂进入美国市场的好处是,节省了与PBM的沟通以及分销等环节,节省了销售团队的建设,效率更高。
生物类似药“一揽子”布局更利于海外盈利
在生物仿制药的发展策略中,构建全方位、时间有序的“一揽子”产品管线具有显著优势。
一方面,已上市的生物类似药产生的收入可帮助覆盖新产品的临床试验费用,此种策略既能维持公司良好的盈利能力,又能保证稳定的现金流以支持更多产品的研发和临床试验。
另一方面,有序的产品管线可以平衡药物开发过程中的各种风险,特别是开发挫折的不确定性和上市速度。这样的策略可以确保当某个产品遇到挑战或延迟时,公司仍有其他处于不同开发阶段的产品,从而保持整体的发展势头和市场竞争力。
这种系统化的产品开发和推广策略也能为投资者带来更加稳定和可预期的投资回报。
在生物类似药领域,能够覆盖广泛的品类,并与公司自身的创新药开发管线产生协同效应,将有效降低开发和生产成本。
在国内,Bio-Thera和是对于生物类似药海外布局较为完善且领先的上市公司。
百奥泰已拥有中国首个获美国FDA批准的托珠单抗生物类似药,目前该药已授权给百健公司销售。根据与罗氏达成的专利和解协议,将于5月24日正式在美国市场销售。此外,该公司的贝伐单抗生物类似药也有望于今年获得美国FDA批准。
Bio-Thera的主要生物类似药产品线及授权情况:
西妥昔单抗(托珠单抗):海外权利授权给,已向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提交上市申请,并获美国FDA上市批准,已在中国上市。 (乌司他单抗):美国权利授权给Hikma,Hikma是一家全球性制药公司,专注于仿制药和品牌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已完成3期临床试验。 (贝伐单抗):预计年底在美国获批,美国、欧洲、加拿大及未涉及的其他大部分国际市场商业化权利授权给 诺华集团旗下专注于仿制药和生物类似药研发和生产的公司,其余地区授权给百济神州,已在中国上市。 (阿达木单抗生物类似药):已在中国上市。 (赛可单抗生物类似药):全球3期临床试验。 (戈利木单抗生物类似药):全球3期临床试验即将结束,目前是美国市场上唯一的生物类似药。
2014年前三季度,百奥泰实现营业收入4.61亿元,同比增长20.76%,但仍未实现盈利,海外市场有望扭转目前的亏损局面。
复宏汉霖生物制药(HPC)是首家以生物类似药为盈利主力的港股18A企业,公司曲妥珠单抗生物类似药已向美国FDA提交上市许可申请,预计年内获批,合作伙伴为复宏汉霖。
2023年前三季度,复宏汉霖生物类似药整体销售额达25亿元(同比增长43%),其中汉曲优(曲妥珠单抗)、汉利康(利妥昔单抗)、汉贝泰(贝伐珠单抗)、汉达源(阿达木单抗)2023年前三季度分别实现销售收入约20.14亿元、3.85亿元、8100万元、3200万元,其中汉曲优海外贡献销售收入约7000万元。
复宏汉霖主要生物类似药产品线及授权情况:
汉妥优(曲妥珠单抗):这是一款针对HER2的乳腺癌和胃癌治疗药物,已经向美国FDA提交上市许可申请,目前正等待批准。合作伙伴是。汉利康(利妥昔单抗),针对CD20,用于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类风湿关节炎,已在中国上市。汉达源(阿达木单抗),针对TNF-α,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葡萄膜炎,已在中国上市。汉贝泰(贝伐单抗),针对VEGF,用于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肺癌、转移性或复发性非小细胞肺癌、趾母细胞瘤等,已在中国上市。HLX11(帕妥珠单抗):针对HER2,用于治疗乳腺癌的新辅助药物。 正处于全球3期临床试验阶段。合作伙伴。HLX14(地舒单抗):针对RANKL的骨质疏松症药物。正处于全球3期临床试验阶段。合作伙伴。HLX05(西妥昔单抗):针对EGFR的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和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药物。处于临床I期。HLX15(达雷木单抗):针对CD38的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药物。处于临床I期。HLX13(伊匹单抗):针对CTLA-4的治疗实体瘤的药物。处于IND阶段。HLX17(派姆单抗):针对PD-1的治疗实体瘤的药物。处于IND阶段。
复宏汉霖目前距离在美国获批最接近的产品是汉曲优(曲妥珠单抗),据公告显示,复宏汉霖松江基地一期于8月份接受了美国FDA对曲妥珠单抗的上市前授权检查(Pre-)。
随着海外市场的认可,富宏翰林业绩有望迎来新的增长点。
综上所述,中国生物仿制药的海外扩张正迎来转折点,未来半年内,预计将有一批中国厂商的生物仿制药在美国获批,考虑到美国医药市场的高额支付水平,这些中国生物仿制药厂商有望在美国市场获得比在中国更显著的经济回报。
原创文章,作者:chanong,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yuspace.com/4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