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年 5 月 21 日农历四月初八,浙江温岭百姓按旧俗吃乌饭麻糍

4月初八往来网·美食频道5月20日消息:2010年5月21日是农历四月初八,这一天,国内许多地方的百姓都按旧俗吃乌饭麻糍,我的家乡浙江温岭的不少地方

2009年农历四月初八,我在一些街道和集市上看到不少卖黑米糯米糕的摊位。有的摊位上,用擀面杖擀出来的一大张黑米糯米糕,形如大盘子,上面和下面撒上松花粉,切成小块叠起来,看上去就像一块块镶着金边的黑金块。人们纷纷来买糯米糕,我买三斤,你买五斤,一大张黑米糯米糕饼很快就被人分了出去。

黑米麻糬

温岭的粑粑有好几种,普通的粑粑也有松花黏糊的,但没有黑米粑粑独特的香味。其他还有卷粑粑、张裕的斋粑粑等,各有特色。如张裕的斋粑粑,过去常是采石场工人上班前吃的,是把粑粑捣成大球,装在容器里卖的。买菜时,卖粑粑的人用手捏成小球,所以叫斋粑粑。吃的时候沾着猪油、红糖吃,香甜可口。两三元钱一个的斋粑粑,可以饱一上午。斋粑粑一般热吃,黑米粑粑一般冷吃。 蘸上红糖,黑米与松花独特的香味混合在一起,风味独特,令人难忘。

大溪市场卖黑米糕 1234

A:做黑米糯米糕的时候需要用“山炒米脑”,可以防止蚊虫叮咬。

乌饭麻糬是怎样制作的?去年农历四月初八,我在大溪实地品尝,了解了乌饭麻糬的制作方法。据林本祥老师介绍,制作乌饭麻糬,要先到深山里采摘一种俗称“山超米脑”(又称“红茶”)的植物的嫩叶,将糯米浸泡在“山超米脑”的叶汁中一天,再煮熟后用臼捣成乌饭麻糬。

山茶米脑是什么?山茶米脑是指一种叫“山茶米”的灌木的幼脑。这种树的果实大如米粒,成熟时呈红色,形似炒米,故名。春末夏初,山茶米的新叶呈红色,形似茶叶,所以又称“红茶”。

农历四月初八为什么要吃乌饭糕呢?杭州有句谚语说:“吃乌饭糕,蚊子不咬。”温岭大溪当地人也有这句俗语,说用“山炒米脑”做成的乌饭糕,可以驱蚊蝇。农历四月初八是牛的生日,人们为了感谢牛一年来的辛劳,就用山炒米脑等原料喂牛,做成乌饭糕,目的就是给牛滋补,防止被蚊子蝇叮咬。既然做了乌饭糕,人们自然也要同时犒劳自己。

黑米糕 1234

B:黑米为清净,黑米为“仙人所食之物”

查了一些资料,发现大溪人所谓的“山炒饭”其实就是南竹,又名植物之王、染豆、青草、牛筋草、黑米草、乌米草、黑米树。原属杜鹃花科,现归属于新独立出来的黑米树科。原植物就是黑米树。南竹古名染豆,因其枝叶有染色作用,果实形似豆(豆即豆子),故名。染豆读音为南竹。

南株(清境)是文化史上非常著名的植物。“山中何物,丘上白云多,唯我独享,莫与君同。”这首诗的作者,有“山中宰相”之称的南朝梁代药师陶弘景,在其道教著作《升真秘要》中,介绍了“清境米”的制作方法:“用南株植物汁液,泡米。”

南方蜡烛

唐代盛行食乌米之风,杜甫《赠李白》诗中写道:“东都客二年,百般伎俩已令我厌烦。野人常以荤素充饥,莫有青米使我面色好些……”唐代陆龟蒙《四月十五日道观寄细妹信》诗中写道:“新煮乌米(上带草,下带毛)香美,道教斋日常食。” 唐代陈仓岐在其所著《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了当时制作青米的方法:“取南竹茎叶,捣烂,浸米汁,煮十分钟,九浸九蒸九晒,米粒细小,乌黑如珍珠,装袋可远行。”宋代林鸿《山家清功》中说:“本草南竹,今称乌米草,为青精。”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南竹,吴、楚山区多有,叶状如矾,滑润酸涩,七月开小白花,果实簇生,如朴树种子,生时绿色,九月熟时紫色,内有细籽,味酸甜,小儿喜食。” 黑米“本为神仙食用之法,现今佛教徒多于四月八日制,以供佛。”有些古籍将南天竹误认为南竹,如宋代《本草图说》、宋代沈括著作等。现代人经过考证,认为南竹与南天竹是两种不同的植物。南竹即黑米树,即绿色灵树。

万历黄岩县志四月初八习俗记载

C:蓝莓:一种很有前途的抗衰老药物

现代医学证明,黑米树具有补精益气、强筋壮骨、明目止泻等功效,具有相当的药用和保健价值,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抗衰老药物。但黑米树生长缓慢,易被树种覆盖直至枯死。据《宜兴日报》2009年5月20日报道,由于当地群众滥采滥伐,加之保护不力,黑米树数量急剧下降。张渚镇岭下村村民、废弃矿坑承包人朱洪明在有关科研院所的支持下,对黑米树进行扦插播种试验,获得成功。他所建的50亩黑米树母园,成为江苏首家规模化黑米树繁育基地。

街边的黑米糯米糕摊。摄影:黄晓晖1234

原创文章,作者:chanong,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yuspace.com/3965.html

(0)
chanongchanong
上一篇 2024年6月9日
下一篇 2024年6月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