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怀仁 祖母为我们七个兄弟姐妹留下孩童时代的回忆

前排左起:怀朗、怀红、怀仁。后排:怀淳、怀昶、怀哂、怀晔。1958年六一节前排左起:怀仁、怀红,二排:怀晔、怀朗、怀淳、三排:怀哂、怀昶。

前排左起:怀郎、怀红、怀仁。 后排:怀春、怀昌、怀西、怀业。 1958 年 6 月 1 日

前排左起:怀仁、怀红; 第二排:怀业、怀郎、怀春; 第三排:怀禅、怀昌。 1959 年 6 月 1 日

“50多年前的今天,奶奶带着我们兄弟姐妹去照相馆拍照,此时的我,思绪万千……”

“62年前的儿童节,奶奶给我们兄弟姐妹七人留下了童年的回忆!”

“我们的节日——63年前,兄弟姐妹们在6月1日庆祝了儿童节,现在我们和百岁慈父一起庆祝重阳节。”

音乐老师陈怀熙在朋友圈里写下了短短的几句话,充满了对祖母的深情和对在中国的那些日子的怀念。 刘玉碧奶奶在世的那些年,几乎每年六一,她都会带着我们兄妹七人去拍照。

照片中的7个孩子是泉州市公布的第一批​​“教育家庭”中民盟委员陈美生先生的7个孩子。

陈先生的父母、兄弟和七个孩子大多从事教育或文学艺术工作。 什么样的家风造就了这样一个有教养的家庭?

打开陈先生的家庭相册,回忆往事,感受这浓郁的师弟书法风格。

刘玉碧(1900-1977),石狮人,1964年在北京拍照

全家福(20世纪70年代初)

前排为陈世熙夫妇、刘玉碧夫妇,后排为陈梅生夫妇、刘汝溪夫妇以及陈怀珍七兄弟姐妹。

摄影往往具有仪式感,通过各种细节连接并确认隐藏在其中的社会关系。 在家庭中长大的孩子长大后会组成新的家庭,人就像细胞一样,在有机的社会结构中成长、发展。

著名音乐家陈美声,媒体称他为“泉州先生”

陈先生家位于泉州市关东巷7号。 大厅中央悬挂着泉州市政府1991年颁发的木匾,“教育世家”四个大字,足见这个家庭深厚的教育渊源。 陈怀寿告诉我们,陈家有14人,从祖父、祖母开始,已经四代从事教育事业。

百岁老人陈瑞美生,2021 年 5 月 30 日。

解放前,祖父陈世熙在晋江地区当教师,祖母刘玉碧当时在泉州幼儿园学校任教师。 两个叔叔也教书;

其父陈梅生是泉州著名的民族民间音乐研究专家。 曾在泉州一中任教,母亲刘汝溪也曾短暂担任过教师;

姐姐陈怀昌退休前是泉州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姐夫张根根是泉州一中的老师,侄女张宇是幼儿园的老师;

我的姐姐陈怀郎曾是泉州著名的语文教学研究员,姐夫许火奴也曾担任教师多年,女儿许娟琳是泉州六中的音乐老师;

另一位妹夫季华强是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 陈怀寿本人一生都与音乐打交道。

泉州电视台2017儿童节联欢晚会,陈梅生、陈怀郎、徐娟林三代辅导员受邀参加节目。

陈美胜老师曾任泉州一中红领巾班少先队辅导员。 其女儿陈怀郎在中学任教时,也是学校少先队的总辅导员。 现在她的孙女徐娟琳也是泉州六中少先队总辅导员。 三代少先队辅导员共处一室的情况实属罕见。

一张照片不仅仅是照片的结果,它还体现着故事,一系列与生活有趣的联系,以及与周围世界点点滴滴的微妙联系……

在陈怀的印象中,刘玉碧奶奶一头男发,心胸很开阔,多才多艺。 她教会了他们的兄弟姐妹很多知识。 小时候,对于兄弟姐妹来说,除了过年之外,一年中最快乐的节日就是儿童节了。

每年的这一天,奶奶都会带他们去中山路照相馆拍合影。 一路上,奶奶的故事不断传来,孩子们的笑声也从未停止过。 祖孙俩有说有笑,成了路上的一道风景。 陈世熙爷爷还经常拿着英文故事书给大家讲故事。

每次合影时,陈怀寿的兄弟姐妹七个人都穿着非常整齐。 陈怀寿说,他们穿的衣服都是母亲柳如曦亲手缝制的。 “每年都会给我们缝制,长辈传给年轻的,一套衣服要几个人穿。”

那时的生活虽然艰苦,但很会持家的妈妈,总是想方设法让大家感到温暖、幸福。 这种朴实至今仍影响着陈怀泗。

刘汝熙

在姐姐陈怀郎的记忆中,奶奶总是温文尔雅,闲暇时总是给她讲小说、童话、寓言,启蒙文学。 她还擅长手工艺,一步步教授剪纸、折纸等手工艺,培养手脑并用的能力。

奶奶的书法一手好,遒劲有力,严谨,引起了小孙女的羡慕,她拿它当字帖练习书法。

刘汝溪和孙子

母亲柳如曦对她的影响在于勤俭、孝顺、善良。 那时,家里经济条件很差,但妈妈经常用不同的方式做美味的食物,一家人的生活简单而幸福。 每次家里有好吃的东西,妈妈都会先给爷爷奶奶准备一份。 妈妈常说:“晚辈前途远大,不能虐待受苦一生的长辈。”

刘玉碧的诗

在二哥陈怀业的心里,祖父、祖母的博学和严谨影响了他的一生。 他至今还保留着祖母在建国十周年时设计、书写、抄写的诗集和祖父生前抄写的《钱家文》。 每次翻看,陈怀业都会被其精美的画风、浑厚的笔触、标准的书法技巧所震撼。 他后来的书画成就很大一部分受此影响。

陈怀业清楚地记得,他上山下乡的时候,曾利用一年的假期,向德化借了一本《钱家文》。 爷爷看到后爱不释手,和自己商量可不可以让他再看几天。 祖父去世后,家人整理遗物时,发现一大叠用毛笔写在毛边纸上的《钱家文》。 陈怀业还发现,他练习书法时在旧报纸上写下的字迹,全都是爷爷用红笔批注的。

2019年1月,陈怀义、陈怀业陪父亲陈梅生到自家院子里晒日光浴。

照片不会成为伟大的作品,但它们都在各自的家族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可能现在不珍惜,也可能直到失去很久才想念。 但还有更多的照片,将永远活在历史的缝隙中。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陈梅生和刘汝溪夫妇在关东巷的家中合影

上一代人的良好家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家里的每个人。 也因此,这个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养成了自律、自强的优良习惯。

陈美生先生一生安康,仍酷爱读书。

陈美胜老师在泉州一中任教时,班里有学生60多人,考入高中的有40多人。 他们被称为“红领巾班”。 这些优秀的学生后来被分到6个班,成为学校的优秀种子。 学生。 据称,该班300多名学生中,90%考入大学,成为福建省高考红旗学校。

后来,他到文艺单位深入学习地方音乐。 国家二级作曲家、泉州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特聘研究员、泉州南音“世界遗产”项目专家研究组成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戏曲音乐学会.

2009年,泉州一中“59班”(含初中“56班”)学生举行聚会,庆祝毕业50周年。 陈美胜(前排右二)作为一名前初中老师,应邀出席聚会,并与这些60多岁的学生合影留念。

让陈先生感到自豪的是,他的七个孩子都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 尽管他已经年事已高,但他仍然生动清晰地讲述着孩子们的成长故事。

曾经在6月1日合影的7个孩子现在已经退休,和父亲一起过重阳节。前排左起:陈怀春、陈怀寿、父亲陈梅生、陈怀红、陈怀昌; 后排左起:陈怀郎、陈怀业、陈怀仁

陈先生的7个孩子中有5个都是上山下山的知青。 在那个特殊而困难的时代,孩子们从未放弃过学习的渴望。

大女儿通过自己的努力,从知青成为泉州特殊教育学校第一批教师,并担任鲤城凯智学校校长。

长子陈怀素从小继承了陈先生的专长,对音乐十分着迷。 后来他成为一名音乐老师,退休后又回来帮助学校组建乐队。

陈怀珍

二儿子陈怀业白天辛苦劳作,晚上上山下乡时用山草、树枝驱蚊。 他刻苦学习,不间断地练习写作和绘画。 后成为泉州著名书画家,并担任泉州书法家协会主席。

陈怀业每年都去承天寺义务写春联

三儿子陈怀宏更是令人振奋。 当他上山下乡放鸭子时,他依靠着从祖父那里学到的基本英语知识,手里整天拿着英语书。 后来,他考入厦门大学外语系,毕业后在外贸领域展现了自己的才华。

小女儿陈怀郎专注于中学语文教学研究。

另外两个女儿分别住在香港和上海,各有所长,上进心强。

如今,照片中的七个孩子已经各奔东西,很少聚在一起。 今年儿童节,陈怀寿特意召集泉州的几位兄弟姐妹聚集在一起,戴上红领巾,与父亲合影。 他希望这种美好和温暖伴随老陈家的优良家风,代代相传。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相册中的肖像是时代的面貌。

陈梅生、陈怀昌、陈怀寿、陈怀业、陈怀郎。

2021 年 5 月

陈梅生、陈怀生 2021 年 4 月

2019年1月,陈怀寿、陈怀业和父亲陈梅生

陈梅生在院子里看书 2019年1月

2000年,泉州南音学术研讨会在华侨大学召开。 陈梅生出席并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

1984年,原抗敌​​歌唱教学团成员聚集在陈梅生家,回顾抗敌歌声事迹。陈梅生站在后排左侧。

2004年,福建省音乐协会和泉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为从事音乐五十年的退伍军人举行了颁奖仪式。 前排左数第三位是陈美胜先生。

陈梅生先生一生安康。 他依然热爱读书,并养成了记笔记的习惯。

陈美声参与编撰《中国民间艺术音乐集·福建卷》、《中国戏曲音乐集·福建卷》

陈先生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手抄了大量的歌曲和戏曲乐谱。

几十年来,陈先生养成了随手录音的习惯。

文字| 图片由吴日进| 除水印外均由陈家提供

原创文章,作者:chanong,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yuspace.com/374.html

(0)
chanongchanong
上一篇 2024年2月2日
下一篇 2024年2月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