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部佛经在不同历史时期翻译的不同版本中,七宝可能有所不同。以《阿弥陀经》为例,汉代版本七宝为金、银、琉璃、水晶、燧石、珊瑚、琥珀;曹魏版本七宝为紫金、白银、琉璃、水晶、砗磲、珊瑚、琥珀;唐代版本七宝为金、白银、琉璃、梨、玉、赤珠、琥珀;宋代版本七宝为金、白银、琉璃、梨、砗磲、珍珠、琥珀。
藏传佛教中的七宝为红玉髓、蜜蜡、紫水晶、珍珠、珊瑚、金、银,被称为“西方七宝”。
因此,可作为七宝圣物的物品有十余种,主要介绍如下:
(1)金:指黄金,又称紫金。梵语名,译为妙色或善色。佛经在赞叹佛陀庄严的身躯时,常用“妙色身”、“金身”等字眼。《义理译集》第三卷引《真谛》的解释,列举了黄金的四种含义:(1)色不变、(2)身不染、(3)化无碍、(4)使人富足,以此比喻法身的四种德行:常、净、我、乐。寺庙、殿堂、法器、佛像、佛具等,都常用黄金来装饰。
(2)银:指白银。是最廉价的贵金属。佛教认为银所呈现的光芒和色彩有避灾避难的能力,因此银被广泛用于饰品。
(3)琉璃:又名维鲁拉利、维留利耶、毗多利。译为“蓝色宝物”或“不远之处”。是一种类似玉石的宝石。中国和日本有些人常误认为是彩色玻璃。此字常用“琉璃”一词。《会林隐义》卷一:“须弥山南侧有此宝。宝色蓝色,清澈有光泽。一切近处皆同色。因陀罗说此宝是天然神物,非人炼石所成,乃烟火炼制的玻璃。”
(4)琉璃:指水晶。又称沙波提迦、沙波之迦、色波提迦、波利。《会林隐逸》卷四:“古译说是水结晶,此非真。虽形似水晶,却有紫、白、红、绿四种色泽,为一切明净宝石中之极品。以红、绿为最贵,紫、白次之。形如细密光亮的沙粒,洁净无瑕。有说是千年冰融成冰,此乃谬论。”
巨蚌
(5)砗磲:一种生活在深海的软体动物的壳,也可能是白色的珊瑚。梵语称砗磲为。《妙法莲华经》卷二(末)云:“砗磲梵名,色泽青白。”砗磲是藏传佛教中高级圣物。
(6)红珠:红色珍珠。真珠多为红珊瑚珠。《大般若波罗蜜多论》卷十云:“珠出鱼、竹、蛇脑腹。”《佛土经》卷一云:“红虫所生珠,名赤珠;或珠体赤红者,名赤珠。”真珠多为浅米色或灰色,红珠则指略带红色者。纯红珍珠极为罕见,多以红珊瑚珠代之。
(7)玛瑙:这不是现在人们所说的玛瑙,而是一种翠绿色的玉石或具有深绿色光泽的宝石。
琥珀色
(8)琥珀:从地质学角度看,琥珀和蜜蜡是同一种东西。透明的琥珀叫琥珀,不透明的蜜蜡叫蜜蜡。蜜蜡在藏传佛教中尤为受重视,用来制作念珠、护身符,具有强大的避邪、招财的功效。黄色的蜜蜡还能招财进宝。
珍珠
(9)珍珠:珍珠是由珍珠贝分泌的胶状碳酸钙化合物包裹异物而形成的。大而圆的珍珠价值较高,通常制成念珠和项链。
珊瑚
(10)珊瑚:珊瑚是珊瑚虫分泌出的有机钙质物质。红珊瑚在佛教中常用。
玛瑙
(11)红玉髓:红玉髓是一种半透明的玉髓,颜色为橙色至红色。红色是由氧化铁引起的。过去,红玉髓因硬度高、加工困难而稀有珍贵。但由于技术的发展和红玉髓矿物的丰富,它现在是一种价格低廉的宝石。
七宝虽珍贵,但最珍贵的是对佛的正确信仰和弘扬佛法。佛陀常说,即使有人把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都布施出去,所得的福报也不如宣扬佛经一文所得的福报大。所以,最好不要太看重这些身外之物。
关于“七宝”,每部经的说法略有不同。《般若经》中的七宝是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磲、玛瑙;《妙法莲华经》中的七宝是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珍珠、玫瑰;《阿弥陀经》中的七宝是金、银、琉璃、玻璃、砗磲、红珠、玛瑙。
不管这七宝出自哪部经典,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用来象征佛法,而不是用来装饰。
原创文章,作者:chanong,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yuspace.com/3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