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说西方极乐世界有七宝池,池中盛满八功德水,池底铺金沙,四面有台阶,以金、银、琉璃、玻璃制成,上面有亭子,也用金、银、琉璃、玻璃、砗磲、红珠、玛瑙装饰。这金、银、琉璃、玻璃、砗磲、红珠、玛瑙应该就是七宝了。
其实,在不同的佛经中,甚至同一部佛经在不同历史时期翻译的不同版本中,提到的七宝都是不同的,例如:
玄奘译《净土赞经》中提到的七宝是金、银、琉璃、般若、牟尼佛、赤珠、阿修罗菩萨。
《般若经》中提到的七宝是金、银、玻璃、珊瑚、琥珀、菊花、玛瑙。
《妙法莲华经》中提到的七宝是金、银、玻璃、玉、玛瑙、珍珠、松石等。
因此,可以作为七宝的东西就有十余种,包括:金、银、琉璃(水晶)、砗磲、红珍珠(红珊瑚)、琥珀、珍珠、红玛瑙、青金石、绿松石……
金子
指黄金,又称紫金。梵语名,译为妙色或善色。佛经在赞颂佛陀庄严的身躯时,常用“妙色身”、“金身”等词。《译义集》第三卷引述真谛的解释,列举了黄金的四种含义:(1)色不变、(2)身不染、(3)化无碍、(4)使人富足,用来说明法身的四种德行:常、净、我、乐。黄金常用于寺庙、殿堂、法器、佛像、佛具等。
银
指银。是最便宜的贵金属。佛教认为银所呈现的光芒和色彩有避灾避难的能力,因此银被广泛用于饰品。
玻璃
又称维鲁巴克沙、维留利耶、毗多利,译作“蓝色宝物”或“不远之处”,是一种类似玉石的宝石。中国和日本有些人常把它误认为彩色玻璃。此字古时曾作“琉璃”。《会林隐逸》卷一:“须弥山南侧有此宝。宝色蓝色,清澈有光泽。一切近处皆同色。因陀罗说此宝是自然神物,非人间炼石所成,乃烟火炼制的玻璃。”
《药师佛本愿功德经》云:“愿我来生得菩提,身如琉璃,里外清澈,清净无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琉璃是人格、精神、境界的象征,清澈的琉璃代表着人们美好的愿望。
巨蚌
生活在深海中的软体动物的壳。梵语称其为。《妙法莲华经玄赞》第二卷(末)中说:“砗磲梵名,色为青白。”砗磲在藏传佛教中是高级圣物。
玻璃(水晶)
又名水晶、水晶、水波里。《会林隐逸》卷四载有:“古译云,水晶即水晶,非也。虽形似水晶,而色有紫、白、红、绿四色,清澈明亮者为佳。以红绿者为贵,紫白者次之。如细密明亮之沙,纯净无瑕。有说是千年冰融化而成,实为谬论。”
红珍珠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十云:“鱼腹、竹腹、蛇腹,皆有珠出。”《佛土经》卷一云:“红虫所生珠,名赤珠;红珠所生珠,名赤珠。”珍珠一般为浅鼠色或灰色,红珠则指微红色的珍珠,纯正的红色珍珠极为罕见。
琥珀、蜂蜡
琥珀和蜜蜡从地质学角度来说是一样的,透明的琥珀叫琥珀,不透明的蜜蜡叫蜜蜡。蜜蜡在藏传佛教中尤为受重视,用来制作念珠、护身符,具有强大的避邪、招财的功效,黄色的蜜蜡还能催财。
缟玛瑙
在东方,红玛瑙被称为佛教七宝之一,记载原玛瑙形似马脑,故称“玛瑙”。无论是旧约圣经还是佛经,都有玛瑙的记载。玛瑙因色泽丰富,外观美丽,而被视作宝石或工艺制品。
珍珠
珍珠是由珍珠贝分泌的胶状碳酸钙化合物包裹住异物而形成的。大而圆的珍珠价值较高,一般用来制作佛珠、项链等。珍珠的形状以圆润为最佳。古时人们把天然圆润的珍珠称为“坐盘珠”。珍珠与玛瑙、水晶、玉石并称为我国古代的“四宝”。
绿松石
绿松石是西藏的圣物,在藏传佛教中占有重要地位。绿松石常被镶嵌在金、银、铜器上,色彩交相辉映,美丽而富有民族特色。藏族、蒙古族同胞尤其喜爱镶嵌绿松石的宝剑、饰物等工艺品。藏医也以绿松石入药。
不管这七宝出自哪部经典,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用来象征佛法,而不是用来装饰。
七宝虽珍贵,但最珍贵的是对佛的正确信仰和弘扬佛法。佛陀常说,即使有人把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都布施出去,所得的福报也不如宣扬佛经一文所得的福报大。所以,最好不要太看重这些身外之物。
原创文章,作者:chanong,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yuspace.com/3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