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1928年《民俗》第15、16期报道:“各村穷苦人家,都带着儿子来此寻觅雇主,全国各地雇主也来此寻觅雇童。若大家同意,雇童便随雇主回家做工。雇童除挣得食物外,一无工资。年底雇主会送他一套新衣服、一双鞋,算是酬劳,故谓之‘卖身’。”
卖身节作为古老的传统民俗文化,相传是神仙来视察百姓、考察民情、济贫行善的日子。因此,人们常在农历二月初二这天聚集在广场上露面,让神仙更清楚地观察世间的真善美,并“诊病开药”。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个节日,名为“卖身节”,又称“见仙节”,后又称“翻身节”。后来,人们为了好玩,在街上竞相泼水、射水,二者合二为一,便成了“泼水节”。从此,广东东莞流传百年的“卖身节”便成为独特的地方文化遗产、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受人们的喜爱。[2]
节庆文化报道
编辑
歌曲
木鱼说唱
唱歌:
吹着三弦,手不停,老调新调,卖身,以前我没兴趣卖身,只好卖身给别人,挣钱养家。
工资多少我不能谈,但希望你不要撒谎。
今天是二月二,我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双数板:
党委始终勤勉尽责,争当一市三个第一。
治镇宏伟计划正在实施,经济腾飞的捷报频传。
全心全意为人民办实事,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政府清正,四方商贾无数。
好党、好官、好人,父母亲“双节”欢乐无限。
他们自己创作、练习、排练,演奏各种乐器并唱歌。
教育是强镇目标,中小学如同花园。
读书声传万里,革命老区谱写新篇章。
三人合唱:
草堂园是河两岸的一个新兴景点,景色极其优美。
东引犹如金殿,华润百货商品一应俱全。
世纪广场人潮涌动,康怡大厦拔地而起。
今天我们再唱《卖身日》,小康生活比糖还甜。
东坑“卖身节”激情射水
快板:东坑地方特色菜、银菜南瓜豆腐球;
过去的客人都对这里的食物赞不绝口,香港和台湾的老板们也很喜欢品尝。
彩车似彩虹,凤龙飞舞,鼓乐喧天;
礼仪乐队演奏着欢快的乐曲,歌声在亭顶回荡。
八仙举杯庆新年,仙女下凡翩翩起舞;
狮子踩着高跷,迈着长腿,把球滚过马路。
街道上空无一人,射水狂欢、打水仗的人们蜂拥而上;
出卖肉体节变成了欢乐的节日,通宵燃放烟花。
唱歌:
东方美女在冷溪里微笑,池塘里的黄房子在翩翩起舞;
精梅塔神山歌唱,蓬梧亭岗鼎屋相连。
一片和谐幸福的土地,民风正直;一片祥和美满的天下,欢声笑语;
东莞东坑迎紫色光辉,迎来贸易平安年。
传奇
农耕时代
美丽的传说和历史足以说明,东坑之所以形成“二月二”这个独特的节日,是因为东坑曾经有一个辉煌的“农耕时代”。
东坑“卖身节”激情射水
东坑以“鲁地谢田”著称。一条小清河与汉溪相连,得天独厚地成为当时贯穿省城的交通大动脉。广州、东莞、石龙、惠州等地的货船经常来往于东坑,东坑马市街上售卖的糖粽子成为农副产品和生活用品的中转站。蚕桑、制糖、制米、榨油等加工相继兴起。特别是夏收夏种后,河两岸蛐蛐茅屋林立,其赌坊、鸦片馆、妓院繁华,粤港著名粤剧演员近在东坑闹市,歌舞升平,灯红酒绿,人们称其为“小澳门”。特定的交通环境,特定的农事需要,谱写了一曲赞颂“二月二”的赞歌。
传说“卖身节”起源于东坑塘村。当时有一户卢姓富户,赶在清明节前开始耕种,在二月初二这天在塘村门前贴出告示,招收长期农工。从此,便形成了一种习俗,没有土地的青壮年人在“二月初二”这天坐在塘村门前的篱笆上,头戴竹帽,身披粗布,以示“卖身”,出卖劳动力,等待富人来雇佣。这天,有土地的富人便到塘村挑选青壮年来“卖身”,雇佣一年,这就叫“卖身”。
而后,这片人才辈出的土地上流传着许多“遇仙”的故事:相传这天上有仙人下凡,观看“卖身”活动,行善事,救度众生。 如:“弯臂”、“直鱼钩”、“金锄头”、“冬仔的故事”、“糖不摇”、“连日阴天必有半晴”等,神奇至极,有人还把“卖身节”称为“遇仙节”,越传越神奇。于是,每到“二月二”这天,小河两岸、木桥两旁人头攒动,远近商贾云集东坑。远方的胜、佛、陈、龙等人乘船而来,附近村落的也有步行而来,说是要遇上仙人,这可是空前盛事。临别时,人人都要买一件物品带回去,以示遇到了仙人,带回了好运。自明清以来,一直延续至今。
东坑的“二月初二”历经数变,原称“卖身节”,又称“见仙节”,后改为“翻身节”,改名为“开心节”。游客爱在街上拿着玩具水枪射水取乐,故又称“射水节”。“二月初二”来开心节的人们,希望这一天东坑的水能给他们泼洒吉祥,带他们满载好运归来。
卖身节童话传说(一)(希望)——“冬仔”的故事
“到东坑卖身,挤在拥挤的人群里,到年底就能生下一个婴儿,就叫‘冬仔’。”这个传说在近至茶山、府城,远至增城、博罗等地,在已婚妇女特别是不孕妇女中广为流传。
增城县仙村有一户丁姓人家,村主丁传宗,父亲丁才寿是九代独子,娶了脾气暴躁的王氏,两人却相亲相爱,婚后九年,丁才寿始终没有怀孕的迹象。在旧中国,三不孝不孝,最大的是不子,不孕不育的女人被丈夫抛弃,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
那一年正月元宵,丁才寿在别人家过元宵节喝酒后回家,看到别人家喜迎新生儿、喜庆的场面,想到自己是九代独子,他感动不已,便开始埋怨儿媳妇,说儿子娶了一只不会下蛋的母鸡。王氏受不了公公的责骂,第二天收拾了衣服,连招呼都没打就直接去了东坑岭北塘村亲戚家。
东坑“卖身节”激情射水
丁传宗见妻子走了十多天还没回来,便四处打听妻子的下落。他听一个出去锉镰的老乡说,在东莞东坑见到了嫂子。一月底,丁传宗踏上了寻妻之旅。农历二月初二是东坑的卖身节。清晨,一路上只有扛着车的商贩,川流不息的人们从四面八方赶往集市。丁传宗走得有些累了,便坐在茶馆里吃干粮,询问去东坑的路。一个推车的商贩说道:“先生,您一定是从很远的地方来的,怎么不知道今天是东坑卖身节的大日子,大家都来过节。”
丁传宗打起精神,跟着众人来到东坑,在亲戚家找到妻子,劝她回家。亲戚说:“你难得从远方来,又没见过本地的节庆,过了二月初二,明天回去也不迟。”
短暂的别离,胜过新的婚姻。丁传宗牵着妻子的手,来到东坑市场。哇!人群密密麻麻,根本分辨不出方向,夫妻俩被人群分开了。王某怕丈夫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迷路,便挤进人群,三进三出寻找,像赵子龙在百万大军中寻找阿斗一样。挤累了人群,两人便坐在市场边上的榕树下休息。丁传宗也在寻找王某,他在树下看到了妻子。夫妻俩相见之后,相拥而泣。
第二天,夫妻俩辞别亲人回家,儿媳妇见到了公公,丁才寿很自责自己酒后说的话,让儿媳妇别再往心里去。
一个月后,王氏羞涩地对丈夫说:“老公,你马上要当爸爸了。”丁传宗惊讶地问:“真的吗?”果然,当年11月底,她生下了一个男孩。因为多年不孕,她以为是在东坑卖身得了个儿子,就给孩子取名“冬仔”,意思是从东坑得来的。这件事渐渐传开了,于是就出现了一开始的那一幕。
卖身节童话传说 第二部(惩恶扬善) – 直鱼钩
“卖身节”
寮步良头塘村有位温老者,为人忠厚仁慈,与东坑塘村的卢老儿交情甚好,每年卖身节都会到卢老儿家小住几天。道光二年(壬午)二月初一,温老者又带着九岁的孙子温小牛来到卢老儿家,准备参加第二天的盛会。
天刚亮,喧闹的声音就吵醒了正在睡觉的文老爷子。洗漱完毕,他便带着孙子去赶集。那时,人山人海,夹杂着不同的口音,声音能传到几里外。摊位、戏曲、杂耍、卖菜的,还有竹竿、木棍等农具,应有尽有,爷孙俩玩得不亦乐乎。
突然,小牛跑到一个卖针线杂物的摊位前,拿着一根针喊道:“爷爷,我要买鱼钩。”温老头笑着说:“傻孩子,这是针,不是鱼钩,鱼钩是弯的。”小牛说:“这明明是鱼钩,是弯的,爷爷,给我买一个吧。”爷孙俩眼光不一,争吵声引来围观。大家一看,明明是针,哪来的鱼钩?都笑小牛笨。温老头为了躲避众人的嘲笑,赶紧付钱买了这根特殊的“针”。
回家后,小牛带着新买的鱼钩约了几个朋友到河边钓鱼。他一抛钩就钓到了一条大鱼。三次抛钩都钓到了大鱼,但第二次就钓不到鱼了。每天只能钓到三条大鱼,天天如此。其他朋友只能钓到小鱼小虾。大家把这种直鱼钩称为神钩。
这件事被村里的恶人李大子听到了。李大子是村里的恶霸,干什么坏事都行,大家都很讨厌他。小牛照例去河边钓鱼,还没把鱼钩放下来,李大子就强行把小牛的魔钩抢了过来。小牛见了恶人的力量,只能忍气吞声。
李大子大喜,立即把神钩放入江水中,见浮漂拉得很重,以为钓到了一条大鱼,急忙将钩子拉上来,一看,原来是一条四五斤重的潜蛇。蛇咬断绳子,向李大子扑来,狠狠咬了李大子一口,然后游进了江水中。李大子被蛇咬伤后不到一小时就死了。
卖身节童话传说之三(行善事)金锄头
东坑水尾的主人卢龙光是出了名的富豪,在致富之前,他是一个非常倒霉的穷人。
有一年卖身节,他到集市上买锄头种地,偶然看见清净寺旁有卖锄头的摊位,他翻遍口袋,只找到几枚铜钱,还不到锄头价钱的一半。
卖身节
他蹲下来,看见一把有缺口(残次品)的锄头,就问卖锄头的人,能不能以自己有限的钱卖给他。卖锄头的人答应了他的要求。旁边一位老人说:“这把烂锄头,只能除掉一半的草,锄地也不灵,拿来干什么用?”卢龙光回答说:“钱多还用少,就用吧。”
第二天,他提着新买的锄头下地干活,一锄头挖深一尺多,仿佛不用费力,比平时快了好几倍,锄头翻过的地方,都是肥沃的土壤,田里的杂草碰到他的锄头,自然就枯萎了。龙光大喜,认为这把锄头是神仙赐予自己的宝贝,他更加卖力地从早到晚干活。
他把松散的田地全部种上生姜,不管风雨、酷暑、烈日,都悉心呵护,生姜长势茂盛,期盼丰收,期盼希望。
是年雨量极大,各地水患横生,卢隆光耕种高原,远近人家栽种的姜都枯死了,人称“姜疫”,唯有卢隆光自己栽种的姜,没有受到“姜疫”的侵袭。
由于水灾,庄稼大多绝收,饥荒年月,百姓易患水肿,在缺医少药的年代,生姜是治疗水肿的唯一有效药物,走遍全国的姜商都证实,只有老陇(陇川)一地有生姜,可见当时生姜的珍贵。
卢隆光把收割下来的姜装上船,运到水肿病流行的地区去卖,用一船船的姜换来一船船的银子,成了远近闻名的富翁。
卖身节童话传说 第4部 (逃避贪婪) – Mobi
每年的卖身节,都会出现许多神奇的神器和征兆。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远近的人都到集市上碰碰运气,买点东西带回家,希望买到的是神奇的宝物。
今年又到了卖身节,罗浮山黄龙寺的黄业人却想着别的事,砍下山中那数十根粗如磨臂的千年古树树枝,前往东坑圩去度化凡人。
黄野人的磨臂是用天然的未加工的树枝做成的,看上去非常粗糙,用起来很不方便,但他要价很高,不会卖给任何讲价的人。他开价有个坏规矩,总是以前面的顾客的讲价为准。卖了半天,磨臂的价钱只有一文钱半。夜幕降临,快要收市了,他却没有卖出一只磨臂。就在他收拾东西准备回去的时候,一个家里正好有一只坏了的磨臂的吝啬的富婆见了便宜,也没讲价就买了一只。她心想,反正脱壳磨臂的工作都是佣人干的,管它好不好用。
黄氏收拾行囊,在沙塘边返回山中时,自言自语道:“山上有弯的树,世上没有直的人。”他轻轻一拉剩下的磨臂,木头全都直了。他离开了沙塘,飘向天空。当时围观的人都看见了,听到了,这个传说至今还被人们津津乐道。
第二天一早,富婆就把新买的磨臂装好,吩咐了佣人碧姑,就往茶馆走去。
当把一把粮食放入稻壳里之后,白色的米就开始源源不断地流出来,不需要再添加粮食了。
富婆喝完茶回来,看见这一幕,高兴得手舞足蹈,贪婪地喊着:“快推,使劲推”,根本不顾丫鬟的死活,心想这丫鬟肯定是出卖肉体来买仙人的宝物,要把磨坊推成米山了。
那丫鬟怕被打,便使劲一试,突然,“啪”的一声,磨臂断了,稻壳再也不会自动从里面流出来了。
卖身节作为古老的传统民俗文化,相传是神仙来视察百姓、考察民情、济贫行善的日子。因此,人们往往在农历二月初二这天聚集在广场上露面,让神仙更清楚地观察世间的真善美,并“诊病开药”。久而久之,便有了“卖身节”这个节日,又称“见仙节”,后又称“翻身节”。后来,人们为了好玩,竞相在街上泼水、射水,二者合二为一,便成了“泼水节”。从此,广东东莞流传百年的“卖身节”便成为独特的地方文化遗产、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受人们的喜爱[3]。
还有一则故事,说是当地有一户卢姓富户,清明节前开始种地,二月初二在塘村门前贴出招工的告示。从此,便形成了一种风俗,没有土地的青壮年,在二月初二那天,就坐在塘村门前的篱笆上,头戴竹帽,身披粗布,表示“卖身”,出卖劳动力,等待富人来雇。这一天,有土地的富人就到塘村挑选青壮年来“卖身”,雇一年,这就叫“卖身”。
发展历史报告
编辑
东坑镇农历二月初二的“卖身节”,如今已发展成为集劳务市场、传统商业集市为一体,融群众性、世俗性、娱乐性为一体的综合性民间传统文化节庆活动。
活动报道
编辑
2014 年
2014年3月2日是农历二月初二,已有400多年历史的广东省东莞市东坑“卖身节”隆重开幕。这个由古代“劳作集市”演变而来的节日,如今已成为人们“赞美劳动、祈求幸福”的节日。“卖身节”又因有不少遇仙的传说而被称为“遇仙节”。农历二月初二这天,人们聚集在东坑古镇的韩溪河畔、大街小巷,希望“遇仙”并得到仙女的指引和好运。[4]
2016
2016年“卖身节”虽然遭遇阴雨寒冷天气,但游客参与水射的热情丝毫未减。[5]水射是每年“卖身节”的重头戏之一,2016年“卖身节”恰逢周末,精彩的水射表演将“卖身节”的节日气氛推向了高潮。
原创文章,作者:chanong,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yuspace.com/3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