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氏璧的下落 雕琢玉器的宝贵材料——西汉时期赵国名相蔺

和氏璧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玉,在它流传的数百年间,被奉为“无价之宝”的“天下所共传之宝”,奇货可居,价值连城。又称和氏之璧、荆玉、荆虹、荆璧、和璧、和璞,称为天下奇宝。

和氏璧: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玉石,又名和氏璧、晶玉、晶红、晶碧、和碧、和璞。 是世间罕见的珍宝。 是雕刻印章的珍贵材料。 相传西汉时期,王莽曾为汉平帝刻制传汉玉玺,并被赐号“安汉公”。

有关和氏璧的著名典故全部回到了赵国。 故事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名相蔺相如助国夺回和氏璧并将其完好无损归还邯郸的故事。

起源

和氏璧最早见于《韩非子》。 《韩非子》记载:楚人卞和在楚山(今襄阳南漳县骊山)得一块美玉,献给厉王。 厉王请玉雕师鉴定。 玉雕师说:“这是一块石头。” 厉王认为卞和说谎,砍掉了卞和的左脚。 厉王死后,武王即位,卞和又将玉佩献给武王。 武王请玉匠辨认,说:“这是一块石头。” 武王认为卞和说谎,砍掉了卞和的右脚。 武王死,文王即位。 卞和抱玉在楚山下哭泣。 三天三夜,他的泪水全部流尽,取而代之的是鲜血。 文王听说后,派人问他原因,说:“天下断绝的人很多,你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呢?” 卞和说:“我不为被砍掉而难过,我被砍掉是因为它是一块珍贵的玉石。” 他被视为石头,忠诚的人被视为骗子。”文王于是派玉匠凿开他的玉石,发现一块珍贵的玉石,于是给它起名叫“和氏璧”。

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都有自己的国宝。 据《战国策》:“周有梯,宋有接鲁,梁有玄禅,楚有合浦”。 合璞是和氏玉,璞是没有经过打磨的玉。

和氏璧最早的记载可见于《韩非子》、《新序》等书中,情节大致相同。

相传春秋时期,楚国一位玉石专家卞和在有玉印岩的景山(今南漳县巡视山区)得了一块原玉,据说卞和得到了这块玉石)。 卞和把玉送给了楚厉王。 厉王命玉工查看,玉工却说这只是一块石头。 厉王大怒,以欺君为由砍掉卞和的左脚。 厉王死,武王即位。 卞和再次带着玉石去见武王。 武王命玉工再次检查。 玉工仍说那只是一块石头,卞和因此失去了右脚。 武王死,文王即位。 卞和抱着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 他的眼泪干了,随之而来的是血。 文王得知后,派人前去询问原因。 卞和说:我不是因为双脚被砍掉而哭泣,而是因为玉石被当作石头,忠心的人被当作骗子,被无罪地折磨和羞辱。 。 于是文王命人剖开这块玉石,见确实是一块稀有的玉石,就给它起名叫和氏璧。

春秋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赵惠文王得到了楚国失落的一块珍贵玉石——“和氏璧”。 秦昭王知道后,派使者告诉赵王,他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换取“和氏璧”。

赵王读了信,心想:秦王总是只想占便宜,不愿意吃亏。 这次怎么这么大方? 不答应他的要求,又怕秦国起兵来攻; 如果你同意,你就怕被欺骗。 他想来想去,拿不定主意,就和大臣们商量,但大臣们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蔺相如得知后,对赵王说:“大王,让我带着‘和氏璧’去见秦王吧,到了以后,我会根据情况行事,如果秦王不愿意交换的话。”十五座城池,我一定会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 赵王知道蔺相如是一个勇敢、足智多谋的人,就同意放他走。

蔺相如到了秦国,秦王在宫中接见了他。 蔺相如向秦王双手献上“和氏璧”。 秦王接过,从左到右看了看,非常喜欢。 他读完后,一一传给大臣们读,然后又交给后宫的妃子们读。

蔺相如独自站在一旁。 等了许久,秦王也没有提及割让十五城的事情。 他知道秦王用十五座城换玉石并没有诚意。 可是宝玉已经到了秦王手里,怎么才能拿回来呢? 他想了想,想出了一个计划。 蔺相如上前对秦王说:“这幅《和氏璧》虽然看上去很好,但是有一点瑕疵,让我向秦王指出来。” 秦王听说“和氏璧”有破绽,赶紧命人把后宫的玉佩带到蔺相如面前,请他指点。

蔺相如提着“和氏璧”退了几步,靠在柱子上,对秦王生气地说:“当年,秦王派人送信给赵王,说愿意给十五​​块钱。”城市换取赵氏。” 何氏彼’。 赵国的大臣们说:“你们不要相信秦国的谎言,我不这么认为。我都说百姓还忠心,更何况是秦国的国王呢!” 我被派去送《何氏璧》。 没想到国王只是接了玉佩就传给了下面的人,并没有提及交换十五座城池的事情。 从这一点来看,国王确实没什么用。 诚城为玉。 现在这玉佩在我手里,如果大王硬要逼我,我就用这玉佩把我的头砸在这根柱子上!”蔺相如举着“和”石壁,对着一根柱子说道。必须把它扔过去。

秦王本来想请武士去抢夺,但又怕蔺相如真的把玉石砸碎,连忙向蔺相如道歉,说道:“大夫,别着急,我说的可以。”不许被忽视!” 然后他叫人拿来地图。 他假惺惺地指着地图说:“从这里到那里,一共有十五座城池,都属于赵国了。” 蔺相如心想,秦王经常搞诡计,你可别再上他的当了! 他对秦王说:“这块‘和氏璧’是举世闻名的珍宝,赵王将它送到秦国时,斋戒了五天,举行了隆重的仪式,将这块玉石献给了朝廷。现在秦王要如果你接受了这块玉石,你应该斋戒五天,并举行受玉仪式,然后我才能献上这块玉石。” 秦王本不想这么做,但见蔺相如态度坚决,只好说道:“好!就这么办吧!” 说完,便派人将蔺相如送到旅馆休息。

蔺相如带着玉佩来到府中。 他让一名手下打扮成商人的样子,把玉佩包裹起来,藏在身上,顺着小路偷偷回赵国。 至于秦王会对他做什么,他根本就没有想过。

后来,当秦王知道这件事时,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你想出兵攻打赵国。 赵国已经做好了军事准备,恐怕赢不了。 最后,秦王非常愤怒,但即使杀了蔺相如,也得不到和氏璧。 反而会与赵国不和,所以让他回赵国。

这件事史称“还玉还赵”。 这件事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有详细的记载。 同时记载了廉颇、蔺相如与将领之间的世仇故事(《廉颇、蔺相如列传》)。

但后来和氏璧仍归秦国所有。 至于何时、如何归秦国所有,历史上并无记载。 秦十年(公元前237年),李斯在《谏逐书》中提到:“陛下今送昆山之玉,含隋、和之宝。” “隋和宝”是指“隋侯珠”和“和氏璧”是当时著名的两件珍宝。 很有可能赵国因为惧怕秦国的强大而不得不将和氏璧送给秦国。

从此,关于和氏璧的记载就屡见不鲜,大多相信《韩非子》、《新序》等书中的记载。 例如西晋伏宪在《鱼赋》中说:“其潜伏于敬业时,尚未触及,众人视之为石,扁子唯见而知”。 唐代诗词中关于和氏璧的记载较多。 大诗人李白的《古风》三十六首有诗云:“带一块玉入楚国,疑往昔所闻。良宝终将废,献给你三遍都白费了。”

中国人

据《史记》记载,御玺制作于秦朝九年。 刘邦灭秦、征服天下后,子婴将玉玺献给刘邦,玉玺也就成为了“汉朝国宝”。 到了汉末董卓叛乱时,玺印落入孙坚、袁术手中,进而传至魏晋。 五胡十六国时期曾一度败给列强,后被南朝继承。 隋朝灭亡后,国玺被隋萧皇后带到突厥。 直到唐太宗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国玺才回归唐朝。 五朝时期,天下大乱,所流传的玉玺无人知晓。 六朝以后的记载中,大多认为秦始皇所用的玉玺是由和氏玉石改制而成。 王莽篡汉时,派人向其姨母、汉孝元太后王政君索要印章。 当时,王政君气得将玉玺砸在地上,导致玉玺的一角断裂。 后来他用金子修复了它。 从那时起,它就留下了伤疤。

三国至隋

汉献帝在位期间,董卓作乱。 孙坚率军攻入洛阳。 士兵们早上看到宫里有一口井,彩云缭绕,于是派人入井传国玺。 孙坚与妻子吴氏偷偷藏起了印章。 后来袁术逮捕了孙坚的妻子,夺取了玉玺。 袁术死后,荆州刺史徐诩将印玺带到了许昌。 当时,曹操带着汉皇帝来到了许昌。 至此,皇玺又回到了汉朝。 公元220年,曹丕篡权,逼献帝退位,汉朝灭亡。 曹丕命人在传国玺肩上刻了“大魏受汉印”的官字。 公元265年,司马炎也篡权,称晋武帝,传国玺给晋国。 公元311年,前赵刘琮俘虏晋怀帝司马炽,将国玺归还前赵。 公元329年,后赵石勒灭前赵,取得国玺。 右侧,又加上了“石明石”。 公元350年,又传给冉蔚,冉蔚遂乞求东晋军队救援。 传国熙被金将领欺骗,连夜带着三百精骑被派往京师建康(南京)。 就这样,传国玺又回到了晋朝。 去司马家。 南朝时期,印玺历经宋、齐、梁、陈等朝代。 隋朝统一中国,国玺传至隋宫。 公元618年,隋朝灭亡。 萧皇后与皇帝孙正道带着皇玺逃入漠北突厥。

唐五朝

唐初,太宗李世民没有玉印传国,就刻了“寿明宝”、“定明宝”等几枚玉“印”来安慰自己。

唐贞观四年,李靖率军攻打突厥。 同年,萧皇后突然带着孙子正道回到中原,玺印传给了李唐。

唐朝末年,天下大乱。 公元907年,朱全忠废唐哀帝,夺取国玺,建立后梁。 公元923年,李存勖灭后梁,建立后唐。 皇玺也来到了后唐。

最后一位掌握“和氏璧”的皇帝是唐末五朝皇帝李从珂。 公元936年,后晋石敬瑭攻克洛阳前,与妃嫔在宫中自焚,所有皇家财物也同时投入火中。 此后,“和氏璧”神秘失踪,对其下落众说纷坛。

原创文章,作者:chanong,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yuspace.com/2623.html

(0)
chanongchanong
上一篇 2024年4月28日
下一篇 2024年4月28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