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吃什么粽子,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再过几天,端午节马上就要到了,在我们计算着放假时间的同时,还要盘算着在这几天要吃什么粽子,是自己买?还是家里面自己包,总之,端午节,无论是买粽子还是要包粽子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历来有很多争议。 不过,归纳起来,我们会发现,大概有以下几种说法:“纪念屈原说”、“端午说”、“邪月邪日驱走说”等等。

其中以《纪念屈原说》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影响最为广泛。 屈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诗人,战国时期楚国大夫。 屈原的思想是高尚的,他思考的是如何振兴祖国。 然而,楚国被秦国打败后,国力就崩溃了。 就连楚王楚怀王,也被囚禁在秦国长达一年之久,然后死在异乡。 屈原知道这件事后,非常生气。 他劝楚庆襄王努力治理,近贤远恶,训练兵马,让楚国迅速强大起来。

但他的野心激起了奸臣的仇恨,这些小人就在楚庆襄王面前散布谣言,说屈原的坏话。 但楚庆襄王却相信了这些小人的谣言,于是将屈原流放到湘南。 屈原到湘南后,经常在汨罗江边徘徊。 他悲愤交加,觉得自己一生难以救国救民,于是写下了最后的作品《怀沙》,抱住了大树。 他把石头扔进汨罗江自杀了。

楚国百姓得知屈原投江自尽后,纷纷赶到江边打捞屈原的尸体,却找不到。 为了防止屈原的尸体被河里的鱼虾吃掉,人们在河上划龙船,敲锣打鼓,希望这样能赶走水中的鱼虾; 他们还用粽叶包裹它们。 把大米一颗一颗包成粽子,然后扔进河里喂鱼虾。 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屈原的身体不受到伤害。 据说,这个传说就是赛龙舟和包粽子的起源。 因此,端午节也被称为“诗人节”。 然而,有很多关于端午节的习俗,其历史比屈原的传说还要悠久。 于是有学者根据其他传说推测端午节的起源可能另有来历。

“端午节”的理论主要是闻一多提出的。 而且,他在《端午节》和《端午节历史教育》两篇文章中写道:端午节这天最重要的两项活动——一是赛龙舟,二是吃粽子,而这两项活动事情都与龙有关。 有关的。 闻一多还引用吴军的《续齐解记》为证:屈原死后,楚国人常将米倒入竹筒中,然后放入水中祭祀。 有一次,有人在河里看到一个自称屈原的人,就告诉人们,他们祭祀用的东西经常被龙吃掉。 他希望人们用树叶包裹大米,系上丝带来吓走它们。 摆脱龙。 赛舟运动与古代吴越地区有着深厚的渊源。 当时吴越地区的人们还有剪发、纹身“像龙子”的习俗。

持“恶月恶日辟说”的人认为,端午节的起源是由于避恶日所致。 古人认为五月初五是凶日,这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 据《史记》记载,孟尝君天文出生于五月初五。 他的母亲认为这一天出生的孩子会给他的父亲带来灾难,于是让他的家人把他扔进了荒山里。 荒野之内。 东汉《风俗习惯》中也有“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的说法。

王振讷,东晋将军,五月初五出生,祖父给他取名“振讷”。 宋徽宗赵佶从小就被寄养在宫外,原因也是因为他是这一天出生的。 而且,端午节正值农历五月,这也是盛夏鼠疫、瘟疫等疾病流行的季节。 因此,农历五月俗称“邪月”。 据《大戴礼》中记载:沐浴啊,就是为了能够排除体内的毒气。 所以直到现在,每逢端午节,插菖蒲、艾叶驱鬼,用白术、当归,喝雄黄酒驱疫,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此外,还有“纪念伍子胥”、“纪念曹娥”、“夏至说”等多种说法,但都没有压倒性的证据。 端午节来历不明,是代代相传的。

原创文章,作者:chanong,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yuspace.com/221.html

(0)
chanongchanong
上一篇 2024年1月28日
下一篇 2024年1月28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