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月、拜月、吃团圆月饼等都源于此。 古代帝王有春祭日、秋祭月的社会制度,人们也有中秋祭月的习俗。 后来,赏月变得比拜月更重要,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乐。
关于中秋节的由来,有多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起源于古代皇家祭祀活动。 《礼记》中就有有关皇帝祭月的记载。 起初,皇帝们崇拜月亮。 后来达官显贵、文人墨客也纷纷效仿皇帝祭月。 渐渐地,这种祭祀活动就流传到民间。
第二种说法是,中秋节起源于农业生产。 中秋节的意思是秋天的中间,因为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为了庆祝丰收,农民们把中秋节作为节日。 农历八月十五是秋天的中月,而十五日正好是这个月的中日。 所以我们选择在8月15日庆祝分娩,以表达我们的喜悦。
第三种理论是历史学家指出的。 相传隋末大业十三年8月15日,唐军裴姬根据满月的想法发明了月饼。 在军队中用作军饷,成功解决了一大批人的问题。 军粮问题源于吸收反隋叛军。
另一种说法是,唐太宗李世民征讨突厥,最终于8月15日凯旋归廷。 然后举国欢庆。 一位藏族商人用馅饼进贡。 太宗吃后大喜,指着月亮说:“我们应该把月饼请到月亮上。” 从此,中秋节便有了吃月饼的节日。
中秋赏月的习俗在唐代达到顶峰。 许多诗人在他们的名著中都留下了赞美月亮的诗篇。 宋、明、清时期,宫廷和民间的祭月、赏月活动更加广泛。 我国各地残存有“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许多古迹。
吃月饼是节日期间的一个重要习俗,因为月饼象征着团圆。 自唐代以来,月饼的制作日益精良。 苏东坡有诗写道:“小糕如嚼月,中馅脆甜。” 清朝杨光复写道:“月饼馅儿是桃肉,冰淇淋甜甜的有蔗糖糖霜。” 看来当时的月饼和现在还蛮相似的。
据史书记载:“昔日,嫦娥从西王母那里服下长生不老之药,然后飞到月亮上,成为月精。” 嫦娥此举所付出的代价就是受到苦役的惩罚,并且终生无法回到人间。 李白对此十分悲痛,赋诗一首:“白兔作药,秋回春来,嫦娥独居谁旁?” 虽然嫦娥自己也觉得月宫不错,但她却耐不住寂寞。 月圆夜明之时,她们回到人间与丈夫团聚,但必须在天亮之前回到月宫。
每逢中秋节,后人不仅要到月球上与嫦娥团聚,还希望嫦娥下凡,一睹她美丽的容颜。 因此,很多人烧香拜月时,都会祈求“男早登蟾蜍宫,登仙桂……女貌如嫦娥,圆如明月”。 ” 年复一年,人们把这一天当作节日来庆祝。
原创文章,作者:chanong,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yuspace.com/2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