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身宝殿牌匾上写作“月”通“肉”

肉身宝殿(牌匾上写作“月身宝殿”,在古代“月”通“肉”)原名金地藏塔,俗称“老爷顶”。位于池州市青阳县九华山风景区。金地藏晚年以此为南台读经,其圆寂三年后,仍颜面如生

金地藏晚年以此为读南台经。 圆寂三年后,他的神情依然如故,这是菩萨降临人间的征兆。 于是,这里修建了一座三层石塔,埋葬他的肉身,这就是肉身塔,又称地藏王墓。 。 因吉塔处曾出现“圆光”,后人将此地命名为神光岭。 肉身殿位于神光岭头。 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金乔觉已经99岁了。 突然,他召集弟子们告别,盘膝圆寂。 相传,当时“山鸣,石落,扣嘶,鸟鸣,大地熊熊燃烧”。 他的肉身已在信中三年了,仍具有“生命之色,袋手软,环结有声,如金锁被摇动”。 据《大乘大乘十轮地藏经》记载,佛教徒云:菩萨“忍辱如大地,能默默暗藏”。 人们相信他是地藏菩萨。 建石塔一座,将肉身供奉于石塔内,尊号为金地藏。 稍后,这里将配备一座寺庙,称为肉身殿。 又称地藏墓。 因吉塔处曾出现“圆光”,后人将此地命名为神光岭。 从此,九华山的名声远播,逐渐形成了与五台山文殊菩萨、峨嵋普贤、普陀观世音相媲美的地藏菩萨英化道场。

金乔觉(696—794),新罗僧人,俗称金地藏,是古新罗国(今朝鲜半岛东南部)国王金氏的近亲。 相传他“颈高骨奇,身长七尺,力如百人”。 “心地善良,外表邪恶,性情睿智,开明。” 24岁时,他出家为僧,带着他的白狗从新罗航行到中国。 第一次到达江南,我们卸船登陆,途经南岭等地九华。 相传,九华山原是青阳县居士敏让河的领地。 金乔觉向他求袈裟位置。 没想到,袈裟展开后,将九座山峰全部覆盖。 敏让河非常惊讶,也大喜。 他先请儿子为弟子,然后自己也皈依了。 至今,九华山寺地藏菩萨像左右侍奉者为敏让和父子。 金乔觉进山后,住在东安峰的一个山洞(后称“地藏洞”)。 他住在张集,过着非常悲惨的禅修生活。 唐至德二年(757年),山下的长老诸葛杰,与其他几人一起登山。 一路上,他们看到了深山峡谷、茫茫荆棘榛子、寂静无声。 到了东崖,只见洞中只剩下石地藏一人。 他闭着眼睛坐着。 他的身边有一个折叠三脚架。 鼎内盛有少量白米,与用观音土煮熟的剩米混合而成。 所有长老都想着要这么努力的修炼。 人们,敬畏不已。 于是他们共同计划建造一座禅院来供养地藏菩萨。 不到一年的时间,一座寺庙就建成了,给了地藏菩萨住处,也给了接受弟子常住寺庙的条件。 他的大弟子、第一和尚永玉,艰苦奋斗,砍伐荆棘,带领人们开垦荒地,挖沟渠,修建水田,种植谷物,自食其力,坚持苦行修行。 建中二年(781年),池州太守张衍因仰慕地藏菩萨,慷慨布施,并请朝廷将“化成”旧额移至寺内。 县里达官贵人,皆皈依地藏菩萨为弟子。 ,向化城寺捐赠大量金钱和丝绸。 金乔觉,一个声闻,名叫夏儿,连新罗国的僧人都听说了,也漂洋过海来到中国陪伴他。

一千年来,肉身圣殿虽历经坎坷,但依然气势非凡。 实体宫殿建在高台上,石柱、红墙、铁瓦、汉白玉地面。 正门处高悬“东南第一山”匾额。 大殿中央的七层木结构“地藏塔”,底座为汉白玉。 塔内供奉着地藏菩萨100余尊。 正面有一尊“金地藏”塑像,骑着“真霆”,涉水而行,快如飞翔。 左边是他的弟子道明,右边是道明的父亲闵公。 因为道明先入佛门,成为了他父亲的师兄。 塔身前后置有大大小小的地藏菩萨像,两侧有十间阎罗殿站岗。 整个大厅庄严肃穆,连游客都轻声说话或用眼神示意。 沿着雕梁画栋的长廊走到殿后,有一座半月形的瑶台,墙上贴着“步金度假村”大字。 每当地藏菩萨圆寂时,国内外香客都会来这里朝拜、烧香、布施。

据佛经记载,农历七月三十(农历二十九)是地藏菩萨的圣诞日。 相传这也是金地藏菩萨成道之日。 多年来,九华山的僧人在身堂举行重大活动,称为“地藏法会”,诵读地藏菩萨本愿经,守护地藏菩萨塔。 法会一般持续7天(农历7月30日至8月6日)。 在完美的日子里,我们会举办斋戒活动,让大家结交好朋友。

注:下图为九华山旅游简图。 读者可以保存到手机中,方便游览九华山。

九华山大源文化:九华山肉身宫

原创文章,作者:chanong,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yuspace.com/191.html

(0)
chanongchanong
上一篇 2024年1月27日
下一篇 2024年1月27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