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准备阶段是在测试规划阶段完成之后开展的。该阶段主要针对测试规划阶段时经过评审的性能测试方案中的内容进行准备工作,为后续开展具体的调试和执行提供基础条件。以下从该阶段的目的、工作内容和材料3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1.目的
主要目的是使各部门人员明确前在测试执行前所需进行的准备工作,各项准备事项是否达标直接影响后续测试的准确性。
2.工作内容
测试准备阶段主要包括环境准备、脚本及场景准备、数据准备、监控准备和模拟器准备5项工作内容如下图所示。
1)运维部门根据不同的测试目的按一定比例搭建测试环境,项目组人员部署被测应用及验证系统主程功能的可用性,环境准备完毕后测试组相关人员对服务器的软硬件配置及被测系统的应用配置及可用性进行验证。
2)测试组负责测试脚本的开发与场景策略的设计,一般包含基准场景、单接口/单功能场景、混合场景、容量测试场景、稳定性场景等。
3)测试的数据准备主要包含对基础数据和测试数据的准备。
4)传统的监控主要是指通过工具或监控平台实现对应用、数据库、操作系统以及网络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控,随着微服务的发展,传统的监控已经无法满足性能测试的需求,需要针对链路数据进行监控,获取性能测试执行过程中的各项数据指标。
5)当被测业务需调用其他第三方系统且无真实测试环境或环境不允许大量的真实调用时,例如调用短信系统、银联支付接口等,通常会准备mock服务来进行模拟。
3.材料
下面针对测试准备阶段涉及的材料进行详细说明,以便项目组人员能够理解其目的。
1)《性能测试脚本规范》。
该规范涉及脚本创建、脚本编辑、脚本注释和脚本存储等几个方面内容,可以使测试脚本具有可读性、易读性,增强性能测试实施过程的可维护性和可复用性,提升测试工程师的水平。
2)《性能测试参数文件检查备份指南》。
为保证性能测试结果准确、可用,需在性能测试正式执行前对测试环境中的参数文件进行获取、检查、确认。为了更方便地从生产环境中提取参数配置,该指南对不同层次(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及应用层)的参数文件进行了整理,进一步规避了测试环境中参数配置不一致引起的风险。
3)《性能测试资源监控操作指南》。
该指南包括不同的操作系统及其重要的性能指标要求,能指导性能测试执行人员在执行性能测试时,对包括操作系统在内的各类资源进行监控,统计出真实有效的性能测试结果数据。
4)《脚本开发参数化》。
为了拓展和完善性能测试实施时在脚本开发中对参数化功能的使用,满足日益复杂的测试项目实施需求,避免因脚本参数化不当带来的风险,并为性能测试实施人员提供专业的指导,该材料对脚本参数化功能进行了专业化的整理,系统全面地理了脚本开发中参数相关的知识,为性能测试实施提供了参考和备份。
5)《脚本开发异常捕获处理》。
为了使脚本开发更完善,更好地降低实施中的风险,提高效率,该材料深入整理了在遇到错误时如何对脚本进行后续执行的设置,以及如何自定义异常,以便更有效地进行错误信息捕获,为性能测试实施提供了参考和备份。
6)测试脚本文件。
准备测试脚本,输出相关文件。
7)模拟器代码文件。
准备模拟器,输出模拟器程序和模拟器代码。
8)生产环境参数配置文件。
输出生产环境的参数配置文件,掌握文件中的重要参数和所有配置内容。
9)《XX项目性能测试实施命名检查表》。
对脚本等内容进行命名规范性的检查。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今日头条,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
原创文章,作者:xiaoxiao,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yuspace.com/14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