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伯族人抹黑节的五大姓氏,你知道吗?

农历正月十六这天,锡伯族人要过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日——抹黑节。据传说,这天“五谷之神”要下凡巡视,人们要互相往脸上“抹黑”,祈求五谷之神不要把黑穗病传到人间

据《黑龙江将军衙门满族档案》记载,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居住在嫩江、松花江流域的锡伯族被并入满洲上三旗(香黄、正黄、正白旗),安置在齐齐哈尔、博杜纳(今吉林省扶余县)、乌拉吉林(今吉林省吉林市)等地。不久,清政府将这些锡伯人迁入京师(今北京)和盛京(今辽宁省沉阳市) )三遍。 其中迁居盛京的锡伯人分散到辽宁各地,并入八旗,服甲役。

锡伯族南迁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千里迢迢来到辽宁的锡伯族祖先已不复存在,但他们的习俗却在锡伯族后裔中代代相传。 在东港市龙王庙镇,有4600余名锡伯族同胞居住在6个锡伯村。 他们与汉族、满族杂居,有关、武、沉、纳、何五个姓氏。 其中,沈氏、何氏供奉的祖盒和西丽娘(保佑子孙繁衍、家庭平安的女神,西丽在锡伯语中是延续的意思)已传承了十六代。

虽然祖传的箱子还在,但锡伯族的旧俗旧规矩在人们的脑海中逐渐淡化。 70岁的那崇信回忆说:“小时候,我们锡伯族人每到除夕夜都会请家里供奉的女神西丽妈妈,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 大年初一,全家人都会聚在一起。 他们一起摆上丰盛的贡品来祭祀祖先; 最令人难忘的是正月十六的停电节,十里八个村的锡伯人欢聚一堂,庆祝这个传统节日。”

涂抹节对于老年人来说是一段美好而幸福的回忆。 由于各种历史原因,这个节日暂停了半个多世纪。 为了找回锡伯人的这段记忆,近年来,那崇信和当地的八位锡伯老人在东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龙王庙镇文化站的帮助下,再次延续了童年的欢乐。

正月十六天一亮,小村庄里就响起悠扬的锡伯族民歌,营造出喜庆的气氛。 身着传统服饰的锡伯族姑娘随着节奏欢快地跳舞。 那户人家的小院子里,家里的晚辈都穿着传统的服装,按照辈分排列。 在正式“抹黑”这个家族之前,他们必须先向家族的长辈行礼。 屋内,那崇信和另一名老人正坐在炕上。 餐桌上摆满了锡伯族的传统美食——佛手柑、菜花。 晚辈们一一向长辈们打招呼。 他们一脸恭敬,单腿跪下。 征得长辈同意后,他们用手指沾起锅底的灰,在长辈的额头上轻轻抹上一点黑色。

寒暄完毕,小辈们就没那么拘谨了。 他们来到院子里,各自拿着一袋准备好的黑灰,互相追逐着往对方身上抹。 女孩们毫不犹豫地精心打扮,孩子们也玩得很开心。 据说,脸上越黑,就越有喜气,预示着这一年的生活会更加幸福甜蜜。

那家的“抹黑运动”结束后,那崇信老人就会和大家一起赶往镇上的锡伯文化广场,因为一场规模更大、内容更丰富的“抹黑节”正在等待着他们。 锡伯族人早早地从四面八方聚集过来,无论是老人还是孩子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和喜悦。 广场上,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在一起,互相诽谤,互相拜年。 许多其他民族的人们也将参加庆祝这个节日。

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的共同记忆。 为恢复抹黑日这一传统节日,龙王庙镇政府于2014年投资建设了1万平方米的锡伯文化广场,为群众文化活动提供固定场地; 东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龙王庙镇文化站邀请锡伯族专家深入6个锡伯族村寨进行调研,深入挖掘、认真梳理当地习俗。 2015年,锡伯抹黑节入选丹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年一度的抹黑节又如约而至,龙王庙镇的锡伯族人早早就开始自发准备。 “去年只有一个村的人过节,今年全镇六个村的人都来参加了,镇政府还给我们新建了一个锡伯族民俗文化中心,今年的抹黑节会更有趣。” ” 龙王庙镇文化站站长周焕武说。 作者:高旭(来源:2016年2月24日《中国文化报》)

” />

原创文章,作者:chanong,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yuspace.com/1444.html

(0)
chanongchanong
上一篇 2024年3月5日
下一篇 2024年3月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