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的《序卦传》中有这样一段话:“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
这描述了古人对于社会起源的看法。古代哲学家认为,最古老的社会就像后来的社会一样,以一男一女为基础,建立家庭,然后家庭相互连接,形成更大的社会团体。
这种观点在几千年来一直被视为经典。但是,这种看法是否真的准确呢?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疑问。自从有记录的历史以来,虽然只有几千年的时间,但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果我们抹去历史,仅凭现在的状况去猜测周朝、秦朝、汉朝等时期的情况,一定会让了解历史的人觉得荒谬。更何况,对于几万甚至几十万年前的事情,我们的了解更加有限。
不了解古代的真实情况,而仅仅凭借自己的想法去推测,往往会得出一个结论:自古以来,社会就是这样子的。实际上,社会的各种现象都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如果把它们当成固定不变的东西,就会产生许多不必要的争论和保守观念,阻碍社会的进步。因此,近几十年来,史前史的研究发现对于学术界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尤其在理解社会组织方面。
根据现代社会学家的研究,最初人类男女之间并没有任何限制。随着社会结构的逐渐形成,人们开始按年龄划分辈分,同一辈分的男女可以结婚,不同辈分的则不行。之后,亲属间的婚姻也受到了限制,特别是对于同母的兄弟姐妹。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限制扩展到了整个母系家族,形成了所谓的氏族。在不同的氏族之间,男女还是成群生活的,一群的男人可以成为另一群的女人的丈夫,反之亦然,没有个别固定的夫妻关系。
随着时间的推移,禁止结婚的规定越来越多,一个人只能有一个正式的妻子或丈夫。但是除了正式配偶之外,仍然允许和其他人有关系,夫妻也不一定同居,他们的关系非常松散。后来,夫妻关系变得更加稳固(比如一夫一妻或多妻),并且必须同居,这逐渐演变成了我们今天所熟悉的家庭模式。
因此,人类的婚姻关系是从没有任何限制开始的,逐渐增加了各种限制,从而缩小了可以结婚的范围,形成了现在的婚姻形态。认为一夫一妻的家庭是最早的男女关系形式是不对的。有些人认为人类从猿猴进化而来,既然猿猴有家庭,人类也应该有。但事实上,猿猴并不是人类直接的祖先,而且它们的社会结构未必适用于人类。
现代家庭更多的是源于生活需求而不是人的本性。例如,早期的人类主要依靠狩猎为生,那时的人们喜欢掠夺,而当时可以掠夺的东西很少,女人就成了目标。后来为了避免报复,掠夺者会在掠夺后留下一些东西作为交换,这实际上是掠夺转变为贸易的开始。被掠夺来的女人成为了奴隶,需要承担大量的劳动。这种行为鼓励了男人继续掠夺,同时由于婚姻限制增多,本部落的女人越来越少,迫使男人向外掠夺。
因此,家庭的形成最初是因为女性的奴隶地位,这与两性分工的经济需求有关,而不是单纯为了满足性欲。随着从狩猎转向畜牧业,人们的力量增强,掠夺行为也更加频繁。而农业最初是由女性负责的,她们拥有土地和农具的所有权,因此在社会中占据了主导地位。男子为了结婚,不得不通过劳动来换取女方的认可,这就是服务婚的由来。随着农业的发展,男性逐渐掌握了经济权力,服务婚逐渐演变为买卖婚,女性的地位也开始下降。
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家庭是如何从原始社会一步步演变到现代社会的。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今日头条,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
原创文章,作者:xiaoxiao,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yuspace.com/11597.html